当然这件事,在刘钰看来,其实简单点说就是一个意思:如何避免大顺新增的海量货币,流向土地?
如果以工农业资本的逻辑,资本流向土地、改良土地、提升产量,这是发展生产力。
但是,大顺的土地问题,金融属性,是要多于生产资料属性的。
一方面,大顺现在的亩产冠绝全球,资本流向耕地,除非是种经济作物,否则其实对于产量增加并没有太大的效果。
一定要弄清楚,等到第三次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时候,土地集中的目的,是因为这一场工业革命,需要几亿人甚至十几亿人的劳动力。
而现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前夕的大顺,不能、也不需要考虑劳动力问题。
所以,只剩下了“纯粹的生产力”问题。
而既然是纯粹的生产力问题,从汉代的高炉铁耧车、再到唐朝的曲辕犁成型,再到大顺华北地区两年三熟制开始普及,实质上的亩产已经无法有效提升了。
理论上,化肥之前,搞大规模的水利工程,也可提升亩产。
但,就大顺这河流条件,说句难听的,黄河、淮河、洪泽湖、大运河……这些问题,你啥资本啊,你能搞成这样的工程?
生产力的提升,有两种理解。
一种,是人均生产效率提升,原本的土地需要更少的人,而“多余”的人,或者去北美垦荒增加总生产力、或者进工厂增加生产力。
而另一种,就是大顺这种。工厂容不下这么多人、北美垦荒的成本太高,那么生产力的提升也就只能体现在亩产上。
但显然,现在大顺的亩产已经极限。除非是种植经济作物,或者是两淮草**地、东北平原荒地这种,否则资本买地以工业资本逻辑,改良土地、兴修水利、提升亩产,基本上不现实的。
除非,这资本能牛到,自己干淠史杭工程、自己能干淮河水道工程、自己能干黄河河道改造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