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少帝成长计划

第0353章 征越大计

字体:16+-

思考许久,刘弘终究只能是长出口气,负手起身。

“也只好如此啦···”

虽然从学术地位而言,袁盎并没有什么成就,但总体而言,还算是情感偏向儒家的官僚。

毕竟如今的汉室,还没到历史上的武帝一朝,儒生当道的时间点;能找到一个不想在儒生帽子里撒尿的官员,已然算是不错了···

再者说了:袁盎没学术地位,贾谊就有了?

要知道在儒家内部,政治策论在被统治者全盘应用之前,是不算做‘学术成就’的!

而贾谊给刘弘呈上来的几篇策论,在这个时空存在的意义,并没有原本历史上那般‘一夜成名天下知’的显著效果。

原因很简单:贾谊最著名的三篇策论出现之前,刘弘就已经开始了相关政策的准备、试行工作了。

如贾谊在《陈政事疏》,即《治安策》中提到的诸侯割据问题,建议削夺诸侯王的权力时,汉室已经在一年内经历了两场诸侯叛乱,刘弘也早就放出了推恩令的口风。

再如《论积贮疏》中,贾谊倡议重视农业生产,提高中央粮食储备。

但在此之前,早在刘弘穿越之初,粮食保护价政策就已经出现在了长安城内。

至于《过秦论》中涉及的王朝命统论,则在某种程度上属于空泛、嘴炮的内容,又稍稍有些敏感。

所以在这个时间线,历史上刚出道就是巅峰的贾谊贾长沙,并没有沿着历史上的发展道路一鸣惊人,而是在刘弘的有意压制下,以一种健康、合理的姿态,进入了汉室官场的良性竞争生态。

从这个角度上来讲,相较于袁盎,贾谊在学术方面的优势,也就只剩下‘北平侯门徒,荀子隔代徒孙’的身份而已。

这样的身份,在讲究‘英雄不问出处’的汉室,显然算不上什么决定性要素。

至于政治地位,贾谊如今是尚书令,而袁盎又刚好是贾谊的副官,基本没差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