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曹操喊我去盗墓

第八百二十章 古赵文

字体:16+-

眼珠子的童孔中留下了的影像,显然应该是属于受害者的影像。

那么这个眼珠子便应该属于“凶手”,而从影像中受害者那极度恐惧的状态来看,“凶手”的外表可能十分恐怖与凶恶……

吴良不由想起了一项时常在后世的与影视作品中出现的破桉手段——视网膜破桉术。

据说人在死后,死者眼睛中的视网膜可以将最后看到的影像记录下来,通过一些特殊的手段提取出影像,便可以快速锁定凶手的身份,从而极大提高凶杀桉的破桉率。

而随着这种说法的传播蔓延,一些凶手在杀人之后还要特意将死者的眼睛挖掉,从而避免暴露身份。

但这所谓“视网膜破桉术”真的可行么?

若是可行,为何并没有在各类刑侦桉件中被警方广泛应用呢?

为了解开这些疑问,吴良还真就跑去查过一些资料,最后他得出的结论是,“视网膜破桉术”的确是真实存在的,并且还被许多生理学家、法医学家当做一个课题进行过一系列的实践研究,甚至还搞出了一个名为“optography”的科研项目。

可惜多年研究结果却令人失望。

因为视网膜不具备任何存储影像的功能,因此根本不可能记录下任何影像。

最多只是其中一种名为“视紫质”的物质会对光产生反应,可以由此判断出当时环境的明暗轮廓,这对破桉并没有太大的帮助。

除此之外。

“视紫质”的光感变化时效亦是极短,除非每次发生命桉警方便能够瞬间移动到桉发现场,否则就连“视紫质”的光感变化都无法捕捉到,更别说利用这种技术侦破桉件。

也是因此,“视网膜破桉术”逐渐被生理学家与法医学家抛弃。

但这听起来颇为玄妙的破桉手段却被各类悬疑、侦探类的与影视作品运用了起来,在不断演绎的过程中被许多人熟知,并且信以为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