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盛孝文皇帝刘彦钊的烦恼,早在他成为太子之前就已经存在,只不过那时烦恼的人是高祖翊武皇帝刘义臻,而不是这位继任者。
当年刘义臻见刘彦锋难堪大任,逐渐起了易储之心,然而谁来当这个新太子,老皇帝也在暗中考察。那时最有可能与刘彦锋一争高下的是刘义臻的次子、燕王刘彦钧。
前太子刘彦锋与燕王刘彦钧都是刘义臻的原配张皇后所生,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由于刘彦锋常年在外领兵,当时刘义臻身边就只有这个次子刘彦钧已成年,故而他就被父亲带在身边学习政务、处理国事。由于他精明强干,久而久之,在朝中积累了一批拥护者,就与太子有了争锋的本钱。
“太子逆案”发生后,刘彦锋被废为庶人,老皇帝在犹豫新太子人选之时,不少大臣趁机站出来为燕王刘彦钧作保,请求皇帝册立他为新任太子。这些大臣不少都是以杨彦坡为首的“清流派”,他们视刘彦钧为“贤王”,是继承大统、稳固江山社稷最合适的人选。
大臣们的举荐固然诚恳,但他们忽略了老皇帝的天子之心,他们越是这般声势浩大地推举燕王,刘义臻在大臣们面前的态度就越发模棱两可,因为在他的心中,已经彻底将这位“贤王”排除在了新太子人选的名单之外。
除了燕王刘彦钧,三子齐王刘彦钦资质普通,只想做个平安王爷,故而早早就向老皇帝表露过让他“就国”的愿望,所以刘义臻也没考虑过让他继位;四子蜀王刘彦锡虽然天资聪颖,但他的生母是前霄公主,老皇帝担心立他为太子会招来一些人的非分之想,所以也早早地打消了这个念头。
如此一来,刚满十六岁的幼子晋王刘彦钊就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老皇帝的视线里。刘彦钊从小聪明伶俐深得刘义臻的宠爱,不过由于年纪最小,也没有让他接触过政事,所以在朝中的支持者也是最少的,这一点就远不如燕王刘彦钧有优势。不过好在他的母家是晋原望族,这一点就比蜀王刘彦锡“根正苗红”。思来想去,刘义臻最后还是决定先培养晋王刘彦钊一段时间,看他的进境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