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学生们准时来到书院上课,唯独赵籍没有来。
李清照看了看身边的空位,心里也是空****的。
张建业看着赵籍(赵乙)的空位,自言自语道:“赵兄怎么还不来,难道昨晚喝多了?”
不多时,苏轼拿着书本进来。苏轼道:“开课之前,我有一件事情宣布。赵乙因母亲去世,回老家奔丧,并守孝三年,所以他不来书院了。”
众人听了,都为赵籍(赵乙)感到惋惜。虽然赵籍仅来到书院两天,但他留给学生们的印象太深了。无论是策论水平,还是写诗唱曲,都无人能及。
两天的时间,赵籍对书院的教学、生活等各方面都做了相应的考察,同时和李清照也增进了不少感情,是时候离开了。毕竟赵籍贵为皇帝,还有许多事情等他去处理。所以赵籍找了一个蹩脚的理由离开。
此时的赵籍,在林冲和王进的陪同下,再次来到樊楼。他要见樊楼的老板,谈一笔大买卖。此时的酒保已经前去通知老板,而赵籍坐在昨晚的包间等候。
仅隔了几分钟,一个身穿绸缎、长相富态的中年人在酒保的带领下进入包间。中年人拱了拱手道:“鄙人孙丰乐,樊楼的老板。不知公子如何称呼?”
赵籍道:“我姓赵,你叫我赵公子即可。”
孙丰乐笑道:“现在才日上三竿,离午时的饭点尚早,不知赵公子来樊楼有何贵干?”
孙丰乐阅人无数,见赵籍衣着华贵,气宇非凡,身后还站着两个练家子,就知道他不是普通人,所以面带微笑询问。
赵籍道:“樊楼乃七十二家正店之首,我相信孙老板的品酒能力肯定不一般,所以带来好酒与你分享。”
所谓的正店指有酿酒权的商铺,脚店则没有酿酒权,需要从正店批发。东京的七十二家正店,每家都有自己的品牌美酒,例如樊楼常备的自酿酒名为“眉寿”、“和旨”,忻乐楼有仙醪,和乐楼有琼浆,遇仙楼有玉液……名店出名酒,名酒衬名店,这就是品牌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