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不见。”屏幕另一端,一个和蔼的中年女性向镜头微笑。
“你到中国了,是吗?”她用英语问,“一切都好?
“是的。”坐在电脑这一端的贺之昭也微笑,以英语作答,“已经在中国呆了快一个月,很顺利平安。”
田沐春点头,又调整了一下自己的镜头。
贺之昭从二十岁起在她这里接受心理咨询,此后三年间一直维持着低频率但规律的定期咨询治疗。
最近几年,由于改善的效果不错,咨询的频率逐渐降低。
两人已经半年没有联系,田沐春本以为自己和对方的联系也将到此为止。
再见到,熟悉也陌生。
“我找到自己小时候的朋友了。”贺之昭没做停顿,“他现在是我的秘书。”
“是你之前所说的,那个最重要的朋友吗?”田沐春试探问,“河豚?”
视频窗口那头的人点点头。
她记得在此之前,贺之昭依靠自己在国内的亲众联络到了河豚的弟弟。但据弟弟所言,河豚本人已经与家断联许久,并不知道在哪里。
一年前,贺之昭说在朋友公司的网站看到了很像幼时朋友的照片,经核查名字也对的上,打算借此计划回国任职。
“即便不是他,长时间停留能够寻找到的概率也将显著提高。”那时的贺之昭道,“这或许是比较关键的步骤。”
他说:“我在寻找自己的钥匙。”
所有的咨询记录可以将贺之昭的人生经历串联起来。田沐春常常为他惊人的记忆力感到惊讶。贺之昭连自己在中国念书的生活细节都记得一清二楚。过往,他多次提到过这个代号为“河豚”的朋友。
河豚,河豚。
他们约定了用这个名字称呼“那个朋友”。
“因为他经常生气。”贺之昭用手比了个圆形,“就会像河豚一样。”
幼时相识,一直到分开前,两人近乎形影不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