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城小巷

第13章 在“吃嘛嘛香”的日子里

字体:16+-

老师说,过去的地主资本家生活奢华,鸡鸭鱼肉都吃厌了,我有点怀疑,也想象不出,鸡鸭鱼肉这么好的东西,怎么会吃厌?现如今,我不是地主,也没有当上资本家,却不觉得有什么东西特别好吃,有什么东西特别想吃了。

对于小时候吃过的一些东西,我竟然有种特别的、深刻的、难以名状的记忆。

正长身体之时,却碰上最为艰难之日。农村最困难是58年、59年,城市则是60年到62年,即三年自然灾害时期,63年开始就好一些了。后来又闹**,闹得经济几近崩溃, 物质奇缺,日子辛苦。那时候,吃嘛嘛香,翻成武汉话,随么事都好吃。

老武汉有句玩笑话:笑得象粮票,这足以说明粮票曾经是个好东西,很逗人喜欢(武汉市九十年代初才取消粮票)。有人就有口,要吃要喝,所以那时把粮食叫“口粮”,因为“粮”是按“口”来严格分配的,而且男女有别。“口”有大有小,“粮”有多有少,“口”在长,“粮”在加,到一定时候,家里人就要带着购粮证和户口到满春粮店去办理加粮的手续,仿佛是对我“成长”的一种奖励。

八十年代的口粮标准

六十年代初,不但粮食供应严重不足,而且细粮很少,大部分是粗粮,特别是有种红高粱米最难吃,又糙又涩口,街上人传说是苏联人拿来喂马的。就这数量也有限,不够吃,人们就把它磨成粉子,搅成很稀的糊子,以水充量。

有天,一个嫂子端碗高粱糊子,走快了点,**了出来,她突发联想,用当时唱遍大江南北的“洪湖水,浪打浪”的调子唱道:“红糊子水呀,浪呀嘛浪打浪”,街坊们都觉得这个创意很好玩,以后,人们一端起红高粱糊子,就会唱起“浪打浪”来。有人问:你屋里中时(中午)弄么好吃的撒?被问者便笑着回答:么好吃的,还不是一锅“洪湖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