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城小巷

第46章 娱乐人和教育人

字体:16+-

——民众乐园散记之五

民众乐园的曲艺场,也是我经常进出的地方,那里的节目,短小精悍,幽默滑稽,很对我的口味。

来民众乐园演出的剧团坐的是流水席,演个几个月就走人,换下一拨,只有大京班、小京班、杂技团和曲艺团不同,它们属于留鸟,常年都在园内。

曲艺团和园里的关系更不一般,武汉市说唱团的前生就叫民众乐园曲艺组,属民众乐园领导,1953年9月组建武汉市曲艺队,直到1959年才划出直属市文化局领导,1961年迁至清芬路,后正式成立武汉市说唱团。曲艺的演出剧场一直在三楼,另外,塔楼里还辟有专门的书场。

毫不夸张地说,民众乐园在滋养、促进地方曲艺艺术发展方面功不可没。

曲艺是说唱艺术,很杂,包括说、学、逗、唱、耍、变、练、弹等百戏杂耍,过去没有统一的名字,解放以后,才把它们统一归在了曲艺麾下。

说不准它的历史有多久,前辈古人讲一个笑话,学几声鸟叫,模仿一下他人动作,都应该是曲艺的萌芽。它根植于民间,受到民众欢迎,却一直难登大雅之堂,有人甚至讥讽其为“叫花子艺术”。

老武汉,旧的曲艺演出形式很杂。

最低级的叫“拍门”,走街串巷,逐户沿门,叫唱一家,讨得几文。其次叫“摆场”,北京人叫“撂地”,划个圈子一围,开始表演。过去的老黄鹤楼空地、四官殿火场、鹦鹉洲头,大智门的渣滓堆,江边河滩等,都是这些民间艺人的集中之地。再就是遍布武汉三镇的茶馆、酒肆、书场,这相对比较固定,且无风雨之忧。

能够进戏楼,剧场自然是最高级的了,那里保障性大,又规范又规矩。虽然早年间的汉口楼外楼、老圃等娱乐场所也有曲艺演出,但唯有民众乐园一直坚持到最后,为时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