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之死与葬礼
以及随后我那不同寻常的
多重头脑的形成
离开凡城以后的几年间,我父亲,阿巴斯·阿巴斯·侯赛尼,带着我四处迁移,想寻找一处可以思考的地方。我们就像一场大雨过后终于露面的鼻涕虫—丑陋,饱经风霜,一无所有,被这个世界拒之门外。可人生就是这样。一棵树一旦被连根拔起,无论你再尝试栽种多少次,它都永远无法再扎根于泥土中。流亡终究逃不过历史的追捕。不幸地出生在一个不友好的世界,就会是这样的命运。波德莱尔有一句话说得好:“在我看来似乎是,在一个我不在的地方,我就会欢乐。[8]”后来,我们在卑鄙的新世界定居下来后,我在保罗·奥斯特的作品中读到了同样的话:“在我看来,似乎只要在一个我不在的地方,我就会快乐。[8]“那话里似乎有某种预言。”
我们终于抵达世人嘴里的“新世界”时,母亲已去世多年,那段悲惨的逃亡之旅也已过去很久—那次出逃让我们感到彻骨之寒,双手从此变得冰冷。从那时起,我的体温和一具尸体无异。悲痛笼罩,我们穿过土耳其,其间为了更新或者伪造各式的文件多次绕弯路。最终,我们抵达巴塞罗那—我们的终点,“炸弹之城”。父亲希望能在那里见到其他的自修者、无政府主义者、无神论者。可世事难料。巴塞罗那在经历过佛朗哥将军[9]的统治后已经人人自危,尽显疲态。父亲十分失望,于是我们又上路了。
有时候,在漫长的旅途中,我们似乎在高速往前飞跃。我们以光的速度穿过这个崎岖不平的宇宙中的无数巨型障碍,然后突然感到呼吸困难,疲乏无力,无法再继续前行,只好开始走回头路。我们走过的那些小径会自行折叠,往身后环绕,仿佛要带我们去观察一些匆忙间没能第一时间发现的信息。我们仓皇往回跑去,却发现那里什么也没有。这种总以为自己遗忘了什么的感觉—难以排遣的失落感萦绕心头产生的后遗症—让我们成为两个完全莫名其妙的存在。我不知道我们在每一个地方待了多久。我时而在光照下,时而在黑暗中。我总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即便没有时,我也不知道我们是如何来到所在之处的—我现在依然不知道。我唯一知道的是,当我们最终抵达巴塞罗那时,我已经比离开伊朗时大了两岁。三年后,我们到了纽约—绝望,不知所措,饥肠辘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