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多面曾国藩

第十二章 薪未尽,火已传:画蛇添足 北上剿捻

字体:16+-

时间进入1864年底。此时,太平军的主力已经被湘淮军消灭,幼天王也已经被俘杀。太平天国已经不可能对清朝形成巨大威胁了。然而,慈禧太后、曾国藩等满清权贵还没来得及弹冠相庆,北方的捻军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横扫中原大地,掀起了新一轮的革命**。

捻军的迅猛发展是从枣阳会师开始的。1864年11月25日,捻军与太平军余部在湖北枣阳会师,揭开了捻军发展史上崭新的一页。

枣阳会师后,捻军形成了新的领导集体,其成员主要有赖文光、张宗禹、任化邦三人。赖文光之前是陈玉成的部将,是后期捻军中太平军余部势力的代表人物,擅长谋划。张宗禹之前就是捻军首领,以治军严酷著称,既擅长作战,也擅长谋划。任化邦之前也是捻军首领,以善战著称。新的领导集体的形成,对于捻军的团结,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与此同时,捻军开始“易步为骑”,骑兵成了捻军的主要兵种。这使得捻军的机动作战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在武器装备方面,由于太平军余部的加入,捻军得到了不少洋枪,作战能力大大增强。在战术方面,捻军也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后期捻军主要采取大规模流动作战,在高速运动中消灭敌人。

枣阳会师为捻军后来的胜利发展奠定了基础,但也为捻军的最终失败埋下了伏笔。在这次会师中,捻军并没有提出克服流寇主义、建立根据地等重大问题。

枣阳会师后,捻军决定集中兵力解决一直尾追着他们的僧格林沁所部清军。为了达到歼敌目的,从1865年1月一直到5月,捻军在中原大地纵横驰骋,到处袭扰,以达到调动并拖垮僧格林沁所部清军的目的。

僧格林沁这个人,性格孤傲,有勇无谋。他没有看出捻军的诡计,一直率部跟在捻军的屁股后面跑,结果人困马乏,战斗力锐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