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多面曾国藩

第十三章 容闳归曾:改革号角再吹响

字体:16+-

1863年深秋的某一天,曾国藩刚刚会见完幕僚,亲兵就递上来一个名帖。曾国藩略微看过后,命亲兵将那人领进来。

来者名叫容闳,是广东香山人。1835年,当时年仅七岁的容闳跟随父亲来到澳门,就读于教会学校,接受新式教育。1847年前往美国留学,后就读于耶鲁学院,也就是今天的耶鲁大学,1854年毕业并获得文学学士学位,成为中国第一个获得国外学位的人。

容闳身在异国他乡,却心系着祖国。他有着一个长远的梦想,那就是通过改良中国的教育、政治,从而改变旧中国贫穷落后的局面,建成一个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新中国。从耶鲁大学毕业后,他很快回到了国内,准备实施他的改良计划。

然而,中国的现实情况却远不是容闳想象中的那么简单。怀揣着远大梦想的他,在现实生活中到处碰壁。经过长期的摸索,容闳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他的梦想要想实现,必须先找一个有权有势能够掌控中国未来命运的人作为靠山。只要能够影响这个人,那就能影响中国的未来。

容闳首先想到的这个人,是总理太平天国朝政的干王洪仁玕。容闳与洪仁玕是老朋友,1856年他们在香港相识,并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容闳认为,与腐朽没落的清政府比起来,新兴的太平天国更加具有朝气,或许能够主宰中国的未来。只要洪仁玕支持他的想法,对太平天国进行一番彻底的改造,他的夙愿就能实现。

容闳前往江宁,见到了洪仁玕,并向他提出七条建议,其中包括用科学的制度来组织军队、创办军事学校、组建公民政府、组建银行系统、创建不同等级的教育系统、创办工业学校系统等等。

容闳的这些建议并没有被洪仁玕提上实施的议程。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当然是容闳的这些建议脱离了太平天国的实际情况。比如组建公民政府这一条,就完全不具备可行性。洪秀全就是一个大独裁者,他不可能接受西方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等普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