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8年9月,清廷调曾国藩北上任直隶总督,空出来的两江总督职位由闽浙总督马新贻继任。此时距离曾国藩“剿捻”失败回到江宁,还不到一年半时间。清廷似乎很不体恤这位将近六旬的老臣,老是命他跑来跑去,容不得他休息半刻。
1868年底,曾国藩来到京城。十六年前,他满怀期望离开京城,前往江西担任乡试主考官。当时,他或许做梦都没想到,他将与这座千年古都别离整整十六年。当年朝气蓬勃、意气风发的他,如今已经两鬓斑白、老态龙钟。北京依旧是当年的北京,大清依旧是当年的大清,但此时的曾国藩,已经不是当年的那个曾国藩了。
慈禧太后接见了这位再造大清的功臣。这本是非常重要的一次对话,然而慈禧太后似乎全然没有准备,她问的好几个问题都显得太过幼稚。
“你出京多少年?”“你带兵多少年?”“你从前在礼部?”“在部几年?”“曾国荃是你胞弟?”“你兄弟几个?”短短十几分钟的对话,慈禧太后问的大多是这种毫无意义的问题。曾国藩的这些背景资料,她本可以在事前就弄清楚的,但她并没有做这方面的准备。
本来,曾国藩对慈禧太后是充满希望的,然而这次会面令他感到非常失望。在他的眼里,慈禧太后缺乏执掌一个有着四万万人口的大国的能力。更令曾国藩伤心的是,慈禧太后根本就不重视他,对他的基本情况一无所知。
第二天,慈禧太后又接见了曾国藩,向他问及制造轮船的事。这次,两人都只说了寥寥几句话。
到了第三天,慈禧太后终于做足了准备,这次她问了曾国藩不少问题,总算是有些章法了。
慈禧太后问曾国藩:“你在外面这么多年,见到的良将多吗?”
曾国藩回答说:“良将倒也不少。陆师方面,多隆阿就是极好的,有勇有谋,可惜天不假年。鲍超很好,可惜谋略不足。塔齐布、罗泽南,都是很好的,可惜英年早逝。目前最好的将领是刘松山和刘铭传。水师方面,杨岳斌不错,可惜疾病缠身。黄翼升、李朝斌,都是二流将才,和杨岳斌相比,差距还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