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年轻的红迷朋友提出一个问题跟我讨论:《百家讲坛》节目里常穿插一些清朝皇帝的画像,那真实度究竟如何?我的看法是:大体真实。明、清两朝,都有西洋传教士供奉宫廷,有的兼画师,这种人参与的皇室画像,大概具有一定的写生性质吧!一位年轻朋友说,传统中国画多是大写意,工笔人物尽管笔触细腻,却又往往因为不懂人体解剖,因此人物画不发达,也很难具有类似照相的功能。另一位年轻的朋友说,明朝不大好判断,但清康熙以后的皇室画像,起码达到了形似,到晚清,实际掌权的慈禧太后,她请美国女画家卡尔为她画油画造像,是按照西方规矩行事,她要真坐在那里当“模特”的——当然更多的时候是别的贵族妇女替她摆姿势——历时9个月,才大功告成,现在到颐和园去,还能看到卡尔留下的一个副本,卡尔本人还写了一本《慈禧太后画像记》,早有中文译本,读来很有趣。
我说,给皇帝画像,恐怕压力比较大,也许多少会尽量去美化一下,但如果是给功臣画像,那就可能不必为其相貌掩饰什么了,是什么样子就给尽量画来吧!我拿出一册2008年1月出版的《紫禁城》杂志,和他们共赏。那上面有故宫专家聂崇正先生谈紫光阁功臣像的文章,聂先生告诉我们,乾隆时期,皇帝命令宫廷画家为战功赫赫的臣属画像,在紫光阁里悬挂表彰,历年积累,起码达到280幅以上。奉命造像的画工多不可考,但至少有两位传下了姓名,一位是来自波希米亚(今属捷克)的洋人,汉名艾启蒙,另一位是本土的金廷标,他们很可能是合作制画。可惜经过1900年“八国联军”的抢掠,现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里仅存有两幅,还是摹本。但在海外的某些博物馆里,还存有若干真本,在海外的某些文物拍卖会上,还出现过一些拿出参拍的紫光阁功臣画像,有的被个人收购珍藏。聂先生在2001年9月,在美国纽约一位私人收藏家Dora Wong家里,看到一幅保存得非常完整的《大学士一等忠勇公傅恒像》,纵155厘米,横95厘米,上方有乾隆以满、汉两种文字书写的御笔加章赞语,所画傅恒正当中年,全副官服站立,冠服采取的是传统的中国工笔画技巧,但面容的画法虽然边缘使用了线条勾勒,在用色上却完全尊重人体解剖的客观性,以深浅明暗来达到立体感,显然是使用了西洋油画的技巧。仅从纯粹的肖像画角度来观赏,这也堪称是一幅中西合璧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