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强大的赤眉流民军,终于被彻底地瓦解和降服,刘秀的卧榻之侧,汉朝廷东都洛阳之西,总算稍稍地安宁了一些。
建武三年(公元27年)三月,东都洛阳的却非殿里,汉帝刘秀,依然是愁眉不展,心事重重。
刘秀坐在皇帝宝座上,独自一个人,对着刘安等侍卫们自言自语道:
“朕应该十分清楚,朕的大汉帝国,目前面临的局势,依然十分严峻,一丝一毫,也懈怠不得。
朕急切需要收拾的,依然是一个群雄割据,山头林立,变幻莫测的局面,是一个错综复杂,百废待兴的烂摊子。
流民的队伍,依然十分众多而又强大。而且,那些已经被朕暂时扑灭的流民势力,也依然有死灰复燃的可能。
盗贼们的行踪忽东忽西,忽南忽北,让人捉摸不定;他们的兴起也是此起彼伏,四处燎原。
那些力图争夺皇帝宝座,或是打算割据一方,称王称霸的割据势力,更是对朕新兴的大汉朝廷虎视眈眈。
那些态度暧昧,坐观成败的势力,也并不令人放心。他们首鼠两端,见机而作,甚至暗中都十分渴望,能够在混乱的争斗中分得一杯羹啊!”
刘安等侍卫们,了解皇帝的个性,谁也不敢胡乱插话,打断刘秀的思绪,任由刘秀沉吟不停。
2
刘安等侍卫们,也都非常了解,皇帝陛下的忧虑,来自于当前一个个严峻的现实威胁。
刘秀心里,当然比侍从臣子更加清楚,如今的天下,还谈不上统一,强大的割据集团,依然对新生的汉帝国虎视眈眈,来自各方的威胁,切切实实,令人忧心不已。
3
当时,带给刘秀的新兴汉朝廷,最严重威胁的割据势力,主要来自于下列几个方面:
东边,可谓对手众多,不可小觑。
睢阳郡附近,睢阳汉帝刘永的残余势力,依然最为强盛,威胁最大;而郯县等地,有海西王董宪的军队盘踞;临平郡等地,则依然被“五校”等流民军占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