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建武十五年(公元39年)那个肃杀的冬季,终于过去了,汉朝廷君臣,又迎来了充满勃勃生机,充满希望的建武十六年(公元40年)的春天。
回想多年来的局势发展,遭遇的种种艰难险阻,刘秀抚今追昔,感慨不已。
大乱的局面,刚刚得以平定。汉朝廷官吏百姓的生活,才刚刚开始安定,有了一些起色和改观,大汉帝国普通的黎民百姓,也才刚刚过上,安居乐业、和平安宁的日子。
不想如今,汉朝廷度田的善政,却在徇情枉法、贪赃纳贿的贪官污吏的操纵之下,违法乱纪、贪得无厌的豪族大姓的左右之下,变成了暴虐黎民的苛政暴政,这是刘秀,始料未及的。
自去年建武十五年(公元39年)六月,再次颁布度田法令以来,刘秀的心情,就一直很不平静。
烦恼的国事与家事,纠缠在一起,刘秀烦忧不已,郁郁寡欢,痛心而又恼恨。
烦心事,是一件接着一件。
大司徒韩歆父子,以及大司徒欧阳歙,两任大司徒的被逼自杀;瘟疫,饥馑的流行;度田遭受的严峻挑战;贪官污吏的猖獗与贪婪;天下百姓的**不安,反叛的消息,不断从各地传来;宫廷内皇后与诸妃的矛盾,日渐升级。种种不顺的烦心事,都令刘秀,忧心忡忡,不得安宁。
2
此时,刘秀已经被国事、家事,弄得焦头烂额,日夜忧愁,常常是辗转反侧,难以入睡。
但刘秀依然下定决心,要把度田法令,土地改革等国策和措施,不折不扣地坚决执行到底,只因这些国策和措施,关系着国家的安危和汉朝廷的长治久安。
实际上,自西汉末年、新莽以来,土地和奴婢问题,就一直牵动着朝廷的命脉,刺激着朝廷君臣,那根敏感的神经,考验着朝廷君臣的集体智慧。
到了如今,汉朝廷君臣,更加清楚,王莽新王朝的最终覆灭,归根到底,其实都主要是因为,以土地分配等涉及大众切身利益的主要问题,没有得到,合理和妥善的解决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