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帝国将倾之帝国突围

#第三节 疑似作伪一新证

字体:16+-

康有为自视甚高,同朝之人,无论长幼,很少有能被他瞧得起的。唯独对翁同龢,他是敬佩有加,在诗文中多次称颂,并把戊戌变法开始才4天,就被罢官回籍的翁同龢抬到了“中国维新第一导师”的位置。

在《怀翁常熟去国》一诗的附注中,康有为写道:

胶变(即胶州湾事件)上书不达,思万木草堂学者,于(光绪二十三年)十一月十九日(即1897年12月12日)束装将归。先是常熟已力荐于上,至是闻吾决行,凌晨来南海馆,吾卧未起,排闼入汗漫舫,留行,遂不获归。及常熟见斥,吾又决行,公谓上意拳拳,万不可行。⑿

读到这些,很容易让人产生“萧何月下追韩信”那样的联想。这一联想,并非读者的误读,而是康有为有意制造的意境,其诗中写道:“胶西警近圣人居,伏阙忧危数上书。已格九关空痛哭,但思吾党赋归欤。早携书剑将行马,忽枉轩裳特执裾。深惜追亡萧相国,天心存汉果何如?”就是明证。

一个自知“非吏才”、未报到的工部虞衡司候补主事,因报国无门,心灰意冷,即将踏上返乡旅程;一个当朝帝师、军机大臣、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闻讯后,却于凌晨顶着凛冽寒风,亲自登门,热情挽留,真是一个千古佳话啊。

可是,这一“美景”却被康有为自己给打破。在《康南海自编年谱》中,康有为提供了另外一个版本:(光绪二十三年十一月)“是时将冰河,于十八日(即1897年12月11日)决归,行李已上车矣,常熟来留行。”⒀

这里,就产生了两个大矛盾:翁同龢登门挽留康有为,到底是在哪一天?一个是“卧未起”,另一个却是“行李已上车”,如果确有其事,那么,那一天凌晨,翁同龢登门时,康有为到底起没起床?

康有为的记述自相矛盾,爱记日记的翁同龢是怎么记录的呢?同一天,翁同龢《日记》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