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帝国将倾之帝国突围

#第四节 翁康交情有多深

字体:16+-

翁同龢与康有为的交情有多深?这也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

戊戌事变后,为了避祸,翁同龢曾将自己的日记做了一些删改,使有些事实扑朔迷离。但是,据专家考证,《翁同龢日记》的真实性还是比较高的。通过日记的一系列记载,仍然能够比较清晰地看出他与康有为的交往过程,更能看清康有为在他心目中的真实地位。

1888年11月16日,康有为揣着《上清帝第一书》,登门求见翁同龢。《翁同龢日记》记载:“南海布衣康祖诒上书于我,意欲一见,拒之。”⒅

但康有为并不甘心,他将《上清帝第一书》“递与祭酒盛伯羲先生昱,祭酒素亢直,许之上。”⒆转交翁同龢,请其代递皇上,仍被翁同龢拒绝。

1894年,两广总督李瀚章奉旨查究康有为所著《新学伪经考》。为了平息此事,梁启超曾登门向翁同龢求助。“初十日,……康之弟子梁启超卓如来,未见。”⒇翁同龢此前曾读过《新学伪经考》。“初二日,……看康长素(祖诒,广东举人,名士)《新学伪经考》,以为刘歆古文无一不伪,竄乱六经,而郑康成以下皆为所惑云云。真说经家一野狐也,惊诧不已。”(21)

甲午战败后,民族危机空前严峻,国难当头,变法已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全国兴起了上书热潮。1895年7月1日,康有为前往翁府拜访。翁同龢将当天见面的情况写进日记。但戊戌事变后,他在删改日记时,将康有为的名字改为李慈铭。孔祥吉在《清人日记琐谈》中指出,翁氏忙乱之中,忘了李慈铭已在1894年就已谢世。因此,改删的漏洞一目了然。孔先生参考翁氏后人翁万戈提供的日记原稿本,发现李慈铭三字是事后剪贴上去的,做工精细,不仔细端详,几乎看不出来。那天的日记是:“饭后,李莼客先生来长谈,此君举世目为狂生,自余观之,盖策士也。”当时,李慈铭已是花甲老人,称做“狂生”显然不妥,如改为康有为,就比较好理解。因为在翁同龢眼中,他顶多只是一个口若悬河而无多少政治经验的“策士”,而“狂生”也符合翁同龢对康有为的一贯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