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十五岁的夏天,颐年不愿意再站柜台。
小小一间杂货店,进门一排玻璃条柜,有胭脂粉霜、牙膏香皂。背后三层铝合金货架,堆置着各类文具、甜咸零食、烟酒茶糖和花露香剂。门廊上挂一个白漆铁丝架子,漆皮落得斑驳,卖些头绳贴纸和手机挂饰。杂乱无章,却在无序中生出自有的秩序。
自懂事起,她便站在柜台里充当帮手。妈在小作坊做缝纫工,皮毛工资养不活一家老小。阿嬷卖掉了留存多年的一点首饰,在街边盘下这间杂货店。母女俩不晓得如何经营,便样样都进一点货。阿嬷有风湿性关节炎,久立难耐,更多的时候,是人还未及柜台高的颐年踩着凳子收钱算账。四邻觉得这个小女孩可爱,免不了多顾看三分。因此年复一年,杂货铺还算像模像样,足够清简的生活。
念小学时就有贫困生补助,每学期登记申领,颐年从不举手。像是有微小的病菌在果核里啃噬,不愿意将某些变质的地方公之于众。妈有一次去开家长会,经过黑板报时看见申领通知,没同颐年商量,急急地找班主任反映了家庭情况。等到贫困生补助发放下来,那天放了学,颐年没有回家。
直到晚上近八点,十岁的颐年才拖着书包回到握手楼,在楼道里便已经看见几个邻居堵在门口。屋子里没有点灯,阿嬷穿着外出的衣服,妈正在打电话。看见颐年,两个人连滚带爬冲下楼梯。阿嬷将颐年紧紧箍在怀里,妈迭声向电话那头的警察道歉,挂断手机,眼泪才涌出来,手边脱掉一只袖套要过来打颐年,众人好一阵劝。
等进了门,却并无想象中的责备和打骂。颐年将揉皱的补助费信封放在餐桌上,阿嬷重新热了饭菜,一家人默默地坐在灯下吃,都像失去了脊柱,歪歪的,没有力气。半夜里颐年被鼾声惊醒,借着握手楼里对面人家的光线,看见妈坐在床边,手里捏着信封,仍然穿着白天的蓝灰色工服,另一侧的袖套忘了除下。她靠在椅背上打盹儿,胳膊垫着脸颊,呼吸疲倦而钝重。妈是从什么时候起竟像男人一样打鼾了呢?颐年轻轻转过身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