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清宫档案秘闻(全五册)

清朝十二铁帽子王 写在前面的话

字体:16+-

俗话说:“兄弟齐心,其利断金。”清王朝的建立和巩固离不开历代皇帝的聪明才智,更离不开大清宗室王公们的汗马功劳。乾隆皇帝在谈及清朝开国宗室时,曾经毫不吝惜溢美之词:“我朝开国时,宗室懿亲,勤劳佐命,其殊勋茂绩,实为史册罕有。”(1)

确实,从努尔哈赤以父祖的十三副遗甲起兵辽东开始,以其为中心的女真子弟,身历百战,艰苦创业,最终结束了女真各部长期分裂的状态,统一各部,建立大金政权,为满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皇太极继位后,继续率领爱新觉罗家族开疆拓土,征蒙古、收朝鲜、统一东北,解决了清室入主中原的后顾之忧。年幼的顺治皇帝福临在诸位叔伯的辅佐之下,取代明王朝,迁都北京,拉开了清朝近三百年统治的大幕。在这一过程中,礼亲王代善、睿亲王多尔衮、郑亲王济尔哈朗、豫亲王多铎、肃亲王豪格、承泽亲王硕塞、克勤郡王岳托、顺承郡王勒克德浑,对内辅佐帝王朝政,对外率兵克敌开疆,为清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成为清室的中流砥柱。他们也因赫赫战功被晋封为亲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清初“八大亲王”,或者是“八大铁帽子王”。

“铁帽子王”其实是民间对可以世代承袭,无须降等的王位的一种称呼。它的官方说法叫“世袭罔替”,是清代皇室封爵制度的一种。相比较其他类型的亲王,铁帽子王有三项特权:一是爵位“世袭罔替”,隔代爵位无须降等,可一直保持最初的头衔;二是俸禄比较优渥,每年享有俸银一万两、禄米一万斛;三是住宿有恩赐,享一座世袭罔替的王府,又称铁帽子王府。

铁帽子王的待遇如此优厚,那么这个称谓又是怎么来的呢?早在清太祖时期,并没有形成正式的分封制度,为了奖励兄弟子侄开疆拓土的功劳,努尔哈赤用满语称谓分封诸王,其中地位最尊贵的称为“贝勒”,这便是具有满族特色的封爵制度的前身。崇德元年(1636),皇太极称帝,建国号大清,爵列九等,正式颁布了清王朝的封爵制度,并论功行赏,功劳居伟者,被封为亲王、郡王,这些因战功受封的爵位,通常被称作“功封”。此后清朝皇室又陆续分封了一些王爵,而这部分王爵的获得者,多是因血缘而受封,又称为“恩封”。但不管是“功封”还是“恩封”,这一阶段的封爵制度还仅仅是停留在分封的层面上,并没有涉及继承的问题。一直到顺治初年,清朝才将袭封制度正式定下,规定:和硕亲王一子袭封亲王,其余俱封郡王;郡王一子袭封郡王,其余俱封贝勒……。乾隆年间,为了彰显诸王在清王朝开国过程中做出的突出贡献,鼓励后世子孙以前辈为榜样,团结一致,保大清江山永固,规定:“由军功封晋者,世袭罔替;其余恩封诸王,袭爵时,皆应以次递降”(2),将功封诸王与恩封诸王从继承方式上加以区别。至此,清代皇室封爵制度中世袭罔替一制最终形成,“八大铁帽子王”也由此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