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清宫档案秘闻(全五册)

第五章 两宫同治

字体:16+-

1.整肃朝纲的恩与威

咸丰帝尚未入土,他苦心设计的新朝政权架构便被慈安、慈禧两宫太后彻底摧毁。幼帝载淳和两宫太后接管了朝政大权,但此时的清朝就像一座千疮百孔的大厦,摇摇欲坠。要收拾这个 “烂摊子”,实在不是容易之事。

咸丰十一年 (1861)十月底,幼帝载淳在太和殿重行即位礼,受王公大臣朝贺;同时颁布谕令,宣布改年号 “祺祥”为 “同治”,寓意两宫太后临朝共理朝政。以次年 (1862)为同治元年,颁告天下。

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慈禧在垂帘听政的第一年,行事小心谨慎,深藏不露,从不明目张胆地揽权,以免被怀疑有篡权的野心。与此同时,她努力学习如何处理国事,拉拢重臣,以获得更多的拥护与支持。

同治元年二月十二日,同治帝在弘德殿入学读书,特简礼部尚书、前大学士祁寯藻,管理工部事务的前大学士翁心存,工部尚书倭仁,及翰林院编修李鸿藻授读。

祁寯藻是嘉庆年间进士,官至体仁阁大学士、首席军机大臣,先后做过道光、咸丰帝的老师。他最突出的是书法,深厚遒健,自成一体,为清代中晚期著名书法家,有 “一时之最,人共宝之”“楷书称首”的美誉。翁心存是道光朝进士,官至内阁学士、兵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他死后,由儿子翁同龢继续担任帝师。倭仁也是道光朝进士,官至文渊阁大学士,是著名的理学大师。李鸿藻出身于名宦世家,累代仕进通显,咸丰二年 (1852)会试及第。他禀赋聪颖,读书刻苦,十几岁时便钻研经训、博览群书,因此百家之言无所不见,才华为世瞩目。

这几位帝师都是赤胆忠心的博学老臣,且各有专长。慈禧一下子延请了四位帝师,是希望通过名师的教诲,使儿子成为像康熙帝那样博学睿智的皇帝,她的用心良苦可见一斑。另外,她想借此名义拉拢这些朝廷老臣,利用他们的影响力,为她主政出谋划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