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出能臣,这是古今不变的通理。周人经过三代君主的苦心经营,“剪商”大计万事俱备,所需要的就是能够运筹帷幄、掌控全局的智者。
同夏亡商立时期一样,成汤有伊尹,西周文武两代君主则得到了能臣姜尚的辅佐。
姜尚,名望,字子牙,姓吕,属东方夷族。武王灭商后被分封到齐国,成为齐国的始祖,是中国历史上享有盛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谋略家。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姜尚不姓姜却姓吕,而且人们还经常称他为吕尚呢?这一点今天的人可能会不大明白,但春秋以前这是极为正常的事情。因为中国人的姓和氏原本是分开的,姓是母系氏族时期的产物,所以“姓”即“女生”。在原始氏族公社早期,人们知母而不知父,商人的祖先契和周人的祖先弃,都是在神话传说的遮掩下莫名其妙地降生的,究其原因就在这里。到了父系社会,氏族观念开始产生。姓是同祖的血缘集团,由远古图腾制度演变而成;氏则是政治性的单位,也是姓的分族。如契被舜封到商,赐姓子氏,所以商族人就是子姓。姜尚的祖先也曾经辅助大禹治理过洪水,后来舜将姜氏族人有的封到了吕,有的封到了申(两地都在今河南南阳附近),姜尚的祖先也就以吕为姓了。春秋以后宗法制度被逐渐打破,姓氏慢慢合二为一,到最后就演变成只有家姓,没有族氏了。
夏亡以后,申、吕两姓子孙繁衍分化,有的变成了庶人(普通百姓)。在商朝末年,姜尚家道中落,生活十分贫穷。为维持生计,年轻时姜尚曾在商都朝歌靠宰牛卖肉糊口,后来有了一些资本,他又辗转到达孟津做起了卖酒生意。但姜尚并不是一个只图安逸生活的人,他胸怀大志,勤习苦读,始终都在研究治国兴邦的方法,期望有朝一日能够为国效力,大展宏图。可上天似乎在有意考验这位有志之人。传说姜尚在商王朝做过小官,一直都不被重用,由于直言诤谏还差点儿丢掉了性命。后来他从朝歌逃了出来,在海滨过起了隐居生活,据说他在这段时间里曾四处游说诸侯,希望得以重用,但都无功而返。光阴荏苒,不知不觉中岁月染白了他的须发,都已经七十多岁了,姜尚仍旧一事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