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一统秦天

五、走向大一统的民族融合

字体:16+-

战国时期的民族融合,也为秦、汉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创造了条件。经过春秋、战国、秦、汉,华夏族与兄弟民族不断融合,逐渐形成了今天中华民族的主体——汉族。

战国时期是华夏族经由与兄弟民族的交融而向汉族演化的一个重要时期。

“华夏”亦称“诸夏”,传说出自黄帝,意思是居住在中原地区的中国之人,与“蛮夷”对称。在夏商二代,夏族、商族的发展、融合,形成了华夏族的雏形。西周实行分封制,巩固了对中原地区的统治,又经过周公、成王的东征和昭王南征、穆王西征,加速了周族与其他一些民族的融合,逐渐形成了华夏族。

周平王东迁以后,华夏族的中心地区转移到黄河中游。当时戎、狄族对华夏族各国不断进攻骚扰,华夏各国同戎、狄族进行了长期的斗争。这些战争虽然有破坏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的负面作用,但是也产生了客观上促进各民族融合的积极效应。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间的兼并战争,也同样起到了民族融合的催化剂作用。经过春秋战国时期各民族和列国间的战争与交往,我们看到:

燕国势力扩展到辽河流域,促进了东胡族与华夏的交融;齐国强盛,扫灭了境内的少数民族;秦国则不仅由原先“杂戎、狄之俗”而逐渐实现了“华夏化”,还收复了渭水流域的许多地区,又兼并巴、蜀,扩大了华夏民族的范围;在蛮夷之地的吴国,贵族们开始承认自己是“周之胄裔(后代)”,曾被中原列国视为“蛮夷”的楚国,也完成了自身的“华夏化”,并且融合了南方的苗、彝,又统一了越国(越国先灭吴国),甚至将势力深入到了两广和云贵地区;韩、赵、魏兼并了包括中山国(白狄族)在内的许多部族、小国……

在上述广阔的区域内,各族之间的差异逐渐缩小,乃至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