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激荡三国

附录

字体:16+-

一、三国时期的经济

三国时期,国家处于不断的战乱之中,虽然如此,三个国家也都分别发展了各自的经济,使国力有所恢复。

(一)魏国经济

曹操迎接汉献帝到了许昌之后,制订了“强兵足食”的大政方针,在许昌附近实行屯田制,获得了很好的结果,粮食增收。后来,曹操专门在各州郡内设置了田官,招募流民屯田,把屯田制加以推广,改变了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所造成的“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境况。正因屯田制的成功,各个地方都变成了“农官兵田,鸡犬之声,阡陌相属”的景象。这个制度也使北方的社会转向稳定,最终达到征伐四方时不用运输粮食,当地的粮食就足以维持战事之用的目的。

(二)蜀国经济

四川自古以来就有“天府之国”的美名,汉高祖能得天下也是靠此地的物质丰厚。

东汉末年,刘焉父子先后担任益州牧,他们采用以宽制宽的政策来治理蜀地,逐渐使豪强垄断土地及其他重要资源,导致税收不断减少。

刘备占领益州之后,诸葛亮在这里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打击豪强,曾经还采用闭关息民、务农植谷的政策,起到了不错的效果。诸葛亮又在都江堰设堰官,管理农田水利工程,并推行屯田,以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

另外,蜀国对冶铁、煮盐、织锦等重要手工业实行公营,并设立专职官员加强管理。以上一连串的措施,使国家税收大大增加,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基础。

(三)吴国经济

东汉末年,群雄逐鹿,中原地方连年征战,于是很多人都携家渡江来到南方避难。

这些北方的难民中有些是富商大贾,他们由北方到江南,不仅带来了钱财,还带来了生产技术与文化,为当时贫困的江南注入了新鲜的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