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激荡三国

五、十常侍之乱与董卓入京

字体:16+-

“十常侍”只是一种习惯上的称呼,实际上应该是十二常侍。灵帝时,张让、赵忠、夏恽、郭胜、孙璋、毕岚、栗嵩、段珪、高望、张恭、韩悝、宋典等十二人,都为中常侍,故世称“十常侍”。在“十常侍之乱”中,其罪魁当是张让。

张让,颍川人,其出生时间不详,死的年份却十分明确——公元189年,那一年发生了一场影响中国历史走向的宫廷政变。张让少时在宫中做事,那时他结识了赵忠,从此两人成为生死之交。桓帝时,张让为小黄门,赵忠则因参与诛杀梁冀一事,被封为都乡侯,不久黜为关内侯。也许是赵忠的关系,此后张让的名字也开始频繁地出现于历史文集之中。到灵帝时,张让、赵忠并升为中常侍,封列侯,此时的两人已经与大宦官曹节、王甫等相为表里。曹节死后,赵忠领大长秋。

十常侍封侯贵宠,灵帝朝又是我国历史上宦官专权最为严重的时期,所以十常侍在当时可以一手遮天,其父兄子弟布列州郡。黄巾起义爆发后,灵帝重新启用官僚士大夫。获得参与朝政权力的士大夫们立刻开始对宦官进行攻击。郎中张钧上书说:“黄巾势甚,其源皆由十常侍多放父兄、子弟、婚亲、宾客典据州郡,辜榷财利,侵掠百姓,百姓之怨无所告诉,故谋议不轨,聚为盗贼。”其实在东汉末年,无论是宦官,还是皇帝、外戚以及其他豪强地主,无一不对底层百姓进行剥削,张钧的上书只是指出了导致黄巾之乱的一个原因而已。张钧在上书的最后建议斩十常侍,布告天下,以平息民怨。

农民起义早在安帝时期就不断爆发,这是东汉豪强势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只是杀几个宦官又怎么可能解决根本问题呢?张钧上书的本质实际是想趁黄巾之乱,灵帝需要依靠豪强力量的时刻,借机除去宦官而已,这里有着几分要挟的成分。而事实上豪强要远比宦官对皇权更具有威胁。宦官毕竟是无根之人,又多出身卑贱,他们无论如何恶性发展,都只能借皇帝的手来指挥一切,不可能取代皇帝,这其中的一个最简单的道理就是皇帝是天子,天子可以不论出身,却绝对不可能是不男不女之人。灵帝看过奏章后转给张让等人。张让等人见到后无一不为之变色。要是平时,这种奏章并不是大问题,灵帝也不会过问太多。但此时黄巾军已把东汉政权弄乱了,把宦官们所掌握的政权弄乱了,这一时刻如果出现问题就会相当麻烦。张让知道,灵帝在乎的不是张钧的上书,而是黄巾军。于是张让以愿出家财以助军费为条件乞求恕罪,灵帝听后,果然诏令十常侍照常办事,反过来却怒问张钧:“难道十常侍中竟无一个好人?”细分析一下,这句问话本身就有问题,言外之意就是只要十常侍中有一个好人就可以原谅所有人,反过来说就是汉灵帝本人多少也知道十常侍中有人做不法之事。至于真实的情况,则是汉灵帝与宦官是同流合污的。张钧毕竟是一个文人,不懂得见好就收,他收到皇帝的批示后再次上书,坚持己见,而这一次,奏章直接被宦官扣下无法上报。恰在这时汉灵帝诏令,追查张角道者,张让等人就乘机唆使御史诬奏张钧,说他正在学练黄巾道,将他逮捕拷打,致使其死于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