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锦绣天唐

三、潼关之战,改变局势

字体:16+-

潼关是唐朝京城长安的门户,也是保护长安的最后一道防线,打开潼关的大门,唐王朝的命运就可能会为之改变。当时,防守潼关的是突厥人哥舒翰,他勇敢善战,长于用枪。安禄山的叛军逼近潼关时,唐玄宗想借助哥舒翰的威名把敌人吓走,就任命他做天下兵马副元帅,统兵二十余万,抵御叛军。哥舒翰心里清楚地知道,这二十多万唐军只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组织松弛,没有斗志,并不能真正打仗。因此,他采取以守为攻的稳当办法,挡住了敌人的几次进攻。屯驻在潼关外围陕郡(今河南陕县一带)的叛军将领叫崔乾祜,他看到哥舒翰坚守潼关,不轻易出战,就故意出动一些老弱病残的军队前去挑战,引诱唐军出击。

哥舒翰是个作战经验很丰富的统帅,自然不会上当。可是,唐玄宗得知这个情况以后,不顾哥舒翰和郭子仪、李光弼坚守潼关的建议,派使者接二连三地催促哥舒翰赶快进军,收复陕郡、洛阳等地,哥舒翰不敢违抗唐玄宗的旨意,无奈之中带病领兵出了潼关。在灵宝县(今河南灵宝)西南,唐军果然中了叛军的埋伏。经过几场苦战,唐军惨败,哥舒翰带着剩下的几百人马退回潼关。崔乾祜指挥叛军紧紧追赶,在天宝十五年(756)六月把潼关攻占了,哥舒翰被抓,最后被叛军杀害了。潼关失守,京城长安暴露在叛军的面前,使唐王朝陷入了更加岌岌可危的局面。

点 评

“安史之乱”是唐王朝政治腐败和军事管理松懈的结果,它与前几次的政治斗争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性质。以前是政治斗争,仅仅是皇族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目的并不是为了推翻唐朝的统治,而这次斗争的矛头直接对准唐朝统治者,目的是要改朝换代。

晚年的唐玄宗已经失去了年轻时候敏锐的观察力和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安禄山正是在他一步步地放纵之下走向反叛道路的。在“安史之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