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5年正月,受气温反复的影响,朱元璋得了一次小感冒,喷嚏不断。后来感冒渐渐好转,但仍然时不时打喷嚏。按照民间的说法,没啥事打喷嚏,说明有人在念叨你。
朱元璋对这种解释不以为然,毕竟念叨他的人实在太多了。被他杀死的那些人肯定在另外一个世界念叨他的坏;天下百姓呢,肯定在念叨他的好。但是,随着他的喷嚏打得越来越多,而且症状越来越严重,他改变了之前的想法,他觉得国家的某个地方一定有什么冤情,他之所以打喷嚏,是百姓在向他伸冤。
果然如他所料,有个太监偷偷告诉他:“按察使司(北京地区公检法部门)官员赵全德、布政使司(经济部门)的官员李彧和户部侍郎(民政部副部长)郭桓等人,徇私舞弊、侵吞官粮。”
朱元璋对这种贪污行为向来高度敏感,听闻此事,他马上做了两件事:第一,他停止了打喷嚏;第二,他下令审讯那个告密的太监。
告密的太监本想在朱元璋面前邀功,想不到反而把自己搭了进去。在严刑拷打下,他终于说出实情:这么多年来,政府官员始终和他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他偶尔会给他们提供一些宫内的消息。这让朱元璋气得七窍生烟:“我千防万防,想不到身边居然出了内鬼。”
杀掉那个太监后,朱元璋颁布命令:从今以后,内臣(太监)不得干政。这是朱元璋对太监采取的最严的措施,但遗憾的是,他的这条命令并没有发挥作用。在他死后不久,他的儿子朱棣造反成功了,而朱棣的成功正是源于南京城内无数太监给他投递信息。为了报答这些太监,朱棣大力重用他们,为明代“宦官之祸”的发生埋下了伏笔。
1385年初的朱元璋可没有想到,他的帝国后来会被太监主导。大明帝国几乎就是间接亡于他看管最严的太监手下,太监成了朱元璋的“黑天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