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清王朝1860(全二册)

李鸿章建议改革科举,引发同文馆之争

字体:16+-

李鸿章的淮军能够以沪平吴,完全出乎曾国藩和朝廷的意料,而追寻原因,则是重视洋人火器。此时总理衙门给李鸿章发来一函,询问有关事项:“上年尊处募外国人在营教制各种火器,近日是否已有成效,我中国人学制此项火器,何项易于入门;所用外国匠头几名,工食每月若干;买制一切需银若干,均望查明示复。”

李鸿章很高兴,总理衙门有此一函,一则说明他在江苏的举措得到朝廷的肯定,二则说明朝廷有效法西洋制造洋器的想法,这正是他求之不得,将来在江苏建机器局更容易获得支持。他安排周馥按照总理衙门的要求,逐项答复。

一天后,周馥来交差。李鸿章看过稿子,皱了皱眉头,这是不满意的表示。果然,他把稿子放到案子上说:“兰溪,也许怪我没把话说明白。我想,这个稿子不能简单的一问一答,而应该作为一次向朝廷进言的机会,把咱们到上海来的一些心得体会,向总理衙门咨复明白。”

周馥说:“还是大人想得深远,我只是一问一答,当成一般的咨复件办理了。”

李鸿章说:“不能办成一个简单的咨复件。我想,咱们的回复,至少应当包括以下几层意思。一是把总理衙门询问的几件事情,回答清楚,这一条问题不大,你基本说明白了。二是要分析一下,火药火器本发源于中国,为什么现在我们却落于人后。我想原因在于中国的科举之制,让士大夫埋头于章句小楷,所学非所用;而洋人则数百年来视火器制造为身家性命,制器精者,不仅有大利,且也得大名。三是要向总理衙门提出建议,中国要自强,必须改革科举,建议专设一科,制器精巧之辈,可得进身之阶。”

周复飞快地记录着,等李鸿章说完,他由衷地佩服说:“经大人这么一点拨,我明白该往哪里用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