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清王朝1860(全二册)

宋晋上疏,掀起停造轮船风波

字体:16+-

同治十年,船政局经费已经十分紧张,到了年底,几乎到了揭不到锅的地步。经费紧张,一方面是当初为了获得朝廷支持,左宗棠有意少报费用,根本原因则是规模比计划扩大,开支自然浩繁。

就工厂而言,原计划是铸铁厂、打铁厂、模子厂、水缸厂、轮机厂共五个。可是实际上新增了拉铁厂、锤铁厂、钟表厂、帆缆厂、火砖厂、舢板厂等六个。而且打铁、轮机、钟表又各有分厂,实际建成的厂子有十四个,且缺一不可。就学堂而言,原来本计划建前后两个学堂,前学堂学制造,后学堂学驾驶。可是后来发现,要真正自驾自造,仅有两学堂很难胜任,为了培养设计制造能力,添设绘事院,专门学习制图;为了增强动手能力,又专门开了艺圃,招收年轻学徒学习。工厂增加机器必然增加,中外工匠必然也要增加,学堂规模扩大,艺童和老师也必然要增加。原来计划洋人用三十八人,实际五十余人;原计划学堂六十人,现在艺堂加艺徒有三百余人。此外,朝廷及地方大员都向船政荐人,沈葆桢无论如何抵制,各类委员一增再增,吃闲饭生闲事,让他苦不堪言,还无法在奏折中明言。

还有一项支出,非常浩繁,从前无论如何没想到:造出的船全由船政局养护维持。如今船正局已经造成的船有五艘,将要下水的还有两艘。但大清并未建海军,所以船政局每造出一艘船,立即会增加一笔费用。每艘兵轮大者兵夫一百四五十人,少者七八十人,俸银再加维护,“扬武”每月三千二百两,“万年青”“飞云”每月两千一百余两,“建威”练船每月一千四百余两,“镇海”每月六百四十余两。养这五艘船,每月便需银九千五百余两,还未算煤炭、修理费用。一项项算下来,每月缺口两万余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