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廷枢从天津找了一位精通风水堪舆的许先生,带上随从,一路向北,到了东陵,又从东陵往东,而后折而南返,到了滦州,再回到唐山,一路上向当地百姓打听,收集地方志书,把这一带山川形胜摸了个清楚,并请许先生帮忙画出图来。
唐廷枢交代文案把此行考察的情况写成禀帖,以《舆地志乘》《畿辅全图》为据,佐以考察实情,说明计划采煤铁的唐山“在遵化州东南一百五十里,距陵山二百一十里,长仅三里,高不逾五十丈,并无旁联之山,中途亦有还乡河一水之隔。”还乡河在唐山西北,再往北,还有沙河由东北流向西南,东陵所在的龙脉与唐山及开平一带的山并非一脉,“恭查陵寝来龙由西而南,山川一气,逶迤郁葱,至遵化州西北六十里,拱向桥山。所以钟灵毓秀,巩万世无疆之基。陵山在西北,矿穴在东南,相去既远,方位亦甚悬殊,实未联络”。对平毁民间坟茔之说,禀帖解释说,“伏查开平矿局,职道自奉宪台札委以来,屡经周历详勘,慎终于始。凡民间田园庐墓,亦须毫无干碍之处,方敢逐渐开办”。至于担心采矿夫丁为匪,禀帖则认为,开采煤铁,游民得以永业,养家糊口有所凭藉,反而易于安居乐业。
唐廷枢在附上地形图说的同时,又把历年来洋商进口煤铁数目呈上,说明开采煤铁是为了与外商争利,实关国家富强之大局。
他拿着禀帖,先与郑藻如商议。郑藻如认为该说的都说明白了,但他建议加上一句话,“可否仰求宪节亲临矿山,以昭慎重,再行定夺”。李鸿章肯定不会亲临,但他可以另派人进行考察,以免唐廷枢自说自话之嫌。
禀帖呈上不久,李鸿章立即批饬,让遵化州、滦州的上宪通永道杨嘉善再行考察,同时传话给唐廷枢,让他尽快考察运煤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