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李鸿章(全三册)

第十二章 郭嵩焘出使挨骂 盛宣怀购买铁路

字体:16+-

李鸿章回到天津不久,督署便迎来了一位不速之客——翰林院侍讲张佩纶,他是向李鸿章兴师问罪来了。

张佩纶是直隶丰润人,父亲张印塘在安徽当按察使时,与正在家乡办团练的李鸿章相识,因此两人关系相当不错。可惜张印塘不久后就战死了,留下只有七岁的幼子张佩纶。幸得李鸿章资助,张佩纶得以扶棺回乡葬父。因为这个原因,张佩纶视李鸿章为恩公。张佩纶与家人四处漂泊,饱尝颠沛流离之苦。正所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他因此发奋苦读,二十二岁中举人,二十三岁中进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三年后授翰林院编修。光绪元年四年一度的翰詹人员大考,他以二等第三名被破格提拔为翰林院侍讲。当时朝廷改元,下诏求言,张佩纶上疏陈言,虽然了无新意,但慷慨激昂,文采风流,被军机大臣李鸿藻赏识,收入门下。

李鸿藻是同治帝的师傅,深得慈禧信任,他得以入军机,是专为牵制大办洋务的恭亲王。只是恭亲王内有军机文祥、沈桂芬、宝鋆和总理衙门大臣董恂、毛昶熙等人的支持,外有李鸿章、沈葆桢、丁宝桢、丁日昌等洋务大吏的奥援,李鸿藻实在是势单力薄。他的办法就是笼络翰林及言官,这些人虽无实权,但位居清要,且下笔千言,倚马可待,影响力也不可小瞧,被世人称为清流。他们傲视王侯,以直言敢谏著称,笔锋所指,每有官员倒霉。慈禧有意以清流来牵制恭亲王,因此对清流多有提携,以致很快成了气候。市井笑谈,已经有清流四谏之说,翰林院侍讲张佩纶、张之洞,编修宝廷、黄体芳;又有青牛之比,说李鸿藻是青牛头,张佩纶、张之洞为青牛角,专用来抵人,陈宝琛为清牛尾,宝廷为青牛鞭,邓承修为青牛肚,其余牛皮、牛毛甚多。在海防塞防大讨论中,针对李鸿章等人提出的大办海军、大兴商务、兴修铁路、改革科举等主张,众清流交章弹劾,向朝野显示了不可小觑的力量。李鸿章对朝野的风吹草动极为敏感,自然对清流力量十分关注。他的评价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但又无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