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天下湘军(全六册)

第十三回 洋务运动图自强 甲午风云话羸弱

字体:16+-

“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先后失败,洋务运动破产,很多人说洋务派都成了卖国派。”曾招吉开始发表个人意见。

“我看未必。”王闿运朝曾招吉看了一眼,跟众弟子分析说,“左宗棠一向主张抵抗侵略,丁汝昌、詹天佑、郑观应、薛福成、马建忠这些人不是爱国将领就是科学家,说他们卖国,显然与事实不符。说曾国藩卖国,更是说不通。当年朝廷拟旨成立了一个由阿思本指挥的中英舰队,就是遭到曾国藩的坚决反对,才流产了。此事说明曾国藩不会崇洋媚外,至于李鸿章就难说了。”

原来,自从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以后,清政府一些官员以自强、求富为目标,在军事、教育、外交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的革新运动,史称洋务运动。朝廷内部出现了两个政治派别,洋务派主张学习外国,师夷长技以制夷,顽固派却主张维持现状。

洋务派的中央代表人物是恭亲王奕訢、大学士桂良、户部左侍郎文祥,地方代表人物是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沈葆桢、张之洞等人。

咸丰十一年,湘军攻克安庆,曾国藩接受容闳的建议,准备在安庆设立军械所。

十二月初,安庆军械所正式设立,曾国藩请江苏巡抚薛焕出面,将无锡两位奇才徐寿、华衡芳请到安庆。安庆军械所包括五局二所,分别是子弹局、火药局、枪炮局、善后局、谷米局,内军械所、内银钱所。安庆军械所实行委员负责制,总负责人则是杨国栋。

一年以后,一艘长约两丈九尺的小火轮在安庆码头正式下水,曾国藩亲自试航,效果不错。

同治元年,李鸿章任用英国人马格里在松江创办上海洋炮局,两年以后迁至苏州,每日可生产炮弹一千五百发。

同治四年,李鸿章在上海高昌庙搞了一个军事工业基地,对外称为江南制造局。内设枪炮厂、火药厂、子弹厂、水雷厂、炼钢厂等,人数最多时达到三百多人,徐寿总理局务。他将容闳从美国购回的机器全部运到虹口旗记铁厂,该铁厂是李鸿章不久前从美商手中购得。丁日昌、韩殿甲在苏州设立了两个炮局,制造枪炮,李鸿章让他们停产,所有机器人员全部运到上海虹桥合并成江南制造局,专门制造炮弹、水雷、弹药,供北洋水师、南洋水师使用。两年以后,制造了第一艘轮船“惠吉号”,后来陆续造出“威清”“操江”“测海”等军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