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画说中国·春秋战国(看得见的中国历史)

弭兵大会

字体:16+-

公元前546年7月的一天,宋国西城外旌旗林立,战车壁垒,晋、楚、齐、鲁、陈、卫、邾、滕、曹、许、宋、郑、蔡、秦等十四个诸侯国代表在此举行弭兵大会并缔结盟约仪式。盟坛左侧是晋及其属国的队伍,右侧是楚及其属国的队伍。宋国左师官向戌是大会的倡导者与主持人,晋国执政的正卿、晋平公的全权代表赵武和楚国执政的令尹、楚康王的全权代表屈建两人是大会的主宰。

盟会仪式开始了,晋楚争先登坛歃血主盟。

“晋从来就是盟主,理应我们先登坛!”赵武认真地说。

“不是你自己说晋楚地位相等吗?”屈建反唇相讥:“如一直晋人在先,还有什么相等可言?!况且八十多年来,晋楚交替为诸侯盟主,怎么说从来是你们为盟主?”

赵武正要反驳,叔向扯了扯赵武,悄声说:“诸侯归晋在德不在先。弭兵使天下大利,难道要为争先而失信于诸侯吗?况且从前就有小国主盟的,楚弱于晋,让他们去嘛。”

这样,赵武就让楚国先歃血,十四国正式订立了弭兵盟约。盟约规定:与盟各国彼此不得诉诸武力,违者盟国共讨之。晋的属国鲁、卫、宋、郑等,楚的属国蔡、陈、许等须同时向晋楚两国贡献财礼,齐、秦两国是大国,不在其列,邾、滕分别是齐、宋的属国,也不在列。

弭兵大会宣告了晋楚两强平分霸权,晋楚争霸战争从此基本结束。

晋楚争霸长达八十余年,被卷进争战的国家多达数十个,大大小小的战争数以百计,其中几多恩怨,为什么经一个中等国左师官的倡导竟一旦达成和议呢?大会前晋强于楚,为什么晋国不但同意平分霸权,甚至还对楚国避让三分呢?

弭兵的原因有四。

其一是弭兵为当时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的共同要求。

向戌倡导弭兵,首先征求当时实力最强的晋国的意见,赵武与诸大夫商议时,地位仅次于赵武的韩宣子说:“战争,是人民的残害者,国家财政的蛀虫,小国的大灾难。虽然完全停止战争是不可能的,但也必须同意向戌的倡议,否则小国必然倒向楚国,我们将丧失霸主的地位。”韩宣子的分析可说是入木三分,当时中小国家早已吃尽战争的苦头,出现“民死亡者,非其父兄,即其子弟,夫人愁痛,不知所庇”的状况。尤其是地处晋楚之间,被两者视为必争之地的郑国,服楚则晋讨之,服晋则楚讨之,战祸不息,有时郑君还要光着膀子,牵着羊去迎接讨伐者,屈辱至极,所以弭兵对于诸如郑国这样的中小国家,是求之不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