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中期的秦国,自秦孝公任用商鞅实行变法以后,国力迅速强大起来。而山东诸侯国中,魏国的力量这时已经衰落,最东端的齐国力量和秦国相当。由于领土的互相接壤,各大国之间的冲突更加剧烈。秦、齐两个大国彼此展开争取与国、孤立敌国的斗争。而赵、魏、韩等国国内,由此分成联秦抗齐和联齐抗秦两大派,从而展开了合纵与连横活动。
所谓合纵连横,从地域上说,原是以韩、赵、魏为主,北连燕,南连楚为纵;东连齐或西连秦,东西相连为横。从策略上讲,合纵是“合众弱以攻一强”,是阻止强国进行兼并的策略;连横是“事一强以攻众弱”,是强国迫使弱国帮助它进行兼并的策略。起初,合纵既可以对秦,也可以对齐;连横既可以连秦,也可以连齐。直到秦赵长平之战后,才凝固成合纵是六国合力抵抗强秦,连横是六国分别投降秦国之意。适应这种需要,当时产生了一些在诸侯国之间四处活动,凭借三寸不烂之舌打动诸侯王,或取合纵,或采连横,而自己借机谋取高官厚禄的人。后来把这些人称之为“纵横家”。其中最有名的,是苏秦和张仪。
苏秦是东周洛阳(今河南洛阳)人,习纵横游说之术于齐鬼谷先生。出游数年,无所遇,大困而归。苏秦之兄弟、嫂妹、妻妾都在背后耻笑他不事产业、力工商,弃本务而事口舌。苏秦听说后,既自感惭愧,又感悲伤,乃杜门不出,寻书遍读。一年后,觉得自己可以说当世之君,便出而求说周显王。周显王不信其言。苏秦又西至秦国,欲说秦惠王。恰巧秦国刚杀了商鞅,嫉辩士,不用苏秦之言。苏秦被迫又北至燕国,一年多后,才见到燕文公。苏秦对燕文公说:“燕国之所以不被诸侯国侵扰,是因为赵国在燕国之南而为之障蔽。而且,秦若攻燕,需战于千里之外;赵若攻燕,只须战于百里之内。不忧百里之患而重千里之外,燕国没有比这更错误的政策了。愿大王与赵国纵亲,天下为一,则燕国必无后患。”燕文公从其计,资给苏秦车马,让他到赵国去。苏秦到了赵国,对赵肃侯说:“当今之世,山东诸侯国没有比赵国更强大的。秦国之所嫉恨的,亦莫如赵国。然而秦国之所以不敢举兵伐赵,是害怕韩、魏攻其后背。秦国若进攻韩、魏,二国无名山大川之险可守,必然地尽而后止。韩、魏不能抵挡,必然入臣于秦。秦国无魏之忧,便必然加兵于赵国。臣研究了天下的地图,诸侯国之地五倍于秦,诸侯之兵卒十倍于秦。六国为一,并力而西向攻秦,则必然击败秦国。搞连横的人,都想割诸侯之地给秦国,秦国成功,则其身荣华富贵,自己的国家被秦国进攻却从不放在心上。所以他们日夜以秦国的威权来恐吓诸侯,以求割地。愿大王认真考虑这一点!为大王计,莫如图结韩、魏、齐、楚、燕、赵为纵亲以抗秦国,合天下之将相会于洹水(流经今河南安阳境)之上,定下盟约,相互救援,则秦兵必不敢出函谷关(今河南灵宝北)以为害山东。”赵肃侯大悦,隆重招待苏秦,让他纵约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