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画说中国·春秋战国(看得见的中国历史)

秦赵长平之战

字体:16+-

《孟子·离娄上》描绘战国时期的战争场景是:“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纵观烽火连天、刀光剑影的270余年战国历史,可知孟老夫子的这一番话并没有虚饰夸张的成分。当然,就战争规模之庞大、杀伤程度之惨烈而言,在当时的众多战争中,没有比秦、赵长平之战更为惊心动魄的了。

长平之战发生在公元前260年,是秦、赵之间的一次战略决战。在战争中,秦军贯彻正确的战略指导,采用灵活多变的战术,一举歼灭赵军45万人,开创了我国历史上时间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灭战先例。

秦国自孝公任用商鞅实行变法以来,制定正确的兼并战略:奖励耕战,富国强兵,国势如日中天;连横破纵,远交近攻,外交连连得手;旌旗麾指,铁骑驰骋,军事捷报频传。百余年间,蚕食缓进,重创急攻,破三晋,败强楚,弱东齐,构成了对山东六国的战略进攻态势。在秦国的咄咄兵锋跟前,韩、魏屈意奉承,南楚自顾不暇,东齐力有不逮,北燕无足轻重。只有赵国,自公元前302年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军事改革以来,国力较雄厚,军队较强大,对外战争胜多负少,而且拥有廉颇、赵奢、李牧等一批能征惯战的将领,还可以同强秦进行一番周旋。

形势非常清楚,秦国要完成兼并六国、统一天下的殊世伟业,一定得拔去赵国这颗钉子;自然,赵国也不是温顺的羔羊,岂肯任他人宰割?双方之间不是你死,便是我活,一场战略决战势所难免。

秦昭王根据丞相范雎“远交近攻”的战略构想,从周赧王四十七年(公元前268年)起,先后出兵攻占了魏国的怀(今河南武陟西)、邢丘(今河南温县附近),迫使魏国亲附于己。接着又大举攻韩,先后攻取了陉(今河南济源西北)、高平(今河南济源西南)、少曲(今河南济源西)等重要战略据点,并于公元前261年攻克野王(今河南沁阳),将狭长的韩国拦腰截为两段。消息传来,韩国朝廷上下一片惊恐,急忙派遣使者入秦,以献上党郡(今山西长治一带)为屈辱条件,向秦国求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