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军节节败退的情况下,清朝(1636年后金改国号为清)加紧对明朝的进攻。崇祯十三年(1640年)四月,皇太极率领大军进驻义州,并指挥多尔衮等进攻锦州、杏山、松山,明总兵祖大寿、吴三桂军战败。
清军胜利后,自动撤退,不久又突然发动进攻。一部分明军出关援救祖大寿。
当时明清双方的战争,主要战场在锦州、杏山、松山之间,战争的基本形势是清军占绝对有利地位,明军则相反。
第一,清军从盛京到杏山、松山之间,路程不远,无论是进退、增援、运输,至为便利。明军出关作战,征途过长,交通不便,进退、增援、运输,都有困难。
第二,清方自努尔哈赤25岁组成子弟兵,开始统一本部族起,至68岁逝世,历时43年(1583—1626年)。他发动的对明战争,总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取。皇太极数次入关,掳掠人民、牧畜、金银、货物,动辄百数十万,来往如入无人之境,清方在实战过程中养成了轻视明军的心理。明朝对清作战,自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杨镐丧师辱国,直至清军多次入关,每战必败,将士丧失了锐气,畏清如虎。军心的动摇,对作战来说是极其不利的。
第三,清系新兴的政治实体,拥有强大实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方兴未艾。明王朝已处于彻底崩溃的边缘,而且又是两面作战,为兵家所忌。
洪承畴画像
凡此,朱由检和他的臣仆们都未给予足够的估计。当清军刚刚进攻杏山、锦州时,祖大寿告急,朱由检便凑一些残兵败将,共八路总兵13万人的部队,由蓟辽总督洪承畴率领赶赴锦州。这八路总兵,都唯锦州总兵祖大寿、宁远总兵吴三桂的马首是瞻。祖大寿是吴三桂的母舅,吴三桂又听命于祖大寿。洪承畴带来的几个总兵,只有曹变蛟和白广恩是他们的亲信,其他蓟镇总兵唐通、宣府总兵王朴、大同总兵杨国柱、榆林总兵马科等,都是客军。这样的杂军,本来已很难统一指挥,况且又是残兵败将,还谈什么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