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的民间手工业由于封建官府的控制和压制,始终未能充分发展。经营范围主要是纺织、陶瓷、酿酒等。产品从规格、定额到销售,也多受官府限制、控制,甚至因强买、强征遭到摧残。民间手工业多数是自给自足的家庭手工业,一些城镇和纺织等行业中出现了手工作坊,产生了作坊主和雇工。民间手工业设备和生产条件差。但工人生产积极性较高,因而效率高、成本低,有些产品质量和生产技术超过官办手工业。
官办手工业分属工部、将作院、武备寺、大都留守司、地方政府。诸王贵族名下也有手工业局院。官办手工业有充足的人力、物力,有战争中俘掠来的无数工匠供其驱使,有以雇和买名义搜刮来的廉价原料,虽然生产效率不高,但规模大,产品多,远远超过宋金时的官手办工业。
江南地区的丝织业主要是农民的家庭副业,也有专门以机织为生的机户。史载湖州有绢庄十座,濮院镇有四大牙行,绢庄和牙行都由大商人出资开设,在其附近乡镇,“收积机产”。杭州城内,已经出现了拥有四五架织机、雇工十余人的丝织业手工作坊。作坊内的雇工除领取工资外还要“衣食于主人”。
窝阔台统治时,在弘州(今原阳)、荨麻林(今万全西北)两地有三千三百余户西域的工匠,他们带来了织造“纳失失”的技术。纳失失是一种金绮,由金线织成,上贴大小明珠。这些工匠在传播新的丝织技术方面做出了贡献。
毡罽业 蒙古等北方少数民族入居中原后,将他们织造毡罽的技术传布到内地。宫廷、贵族对毡罽的需要量很大。诸凡铺设、屏障、庐帐、毡车、装饰品等均有需求,因而官府、贵族控制的诸司、寺、监都生产毡罽,产量很高。
如泰定元年(1324年),随路诸色民匠打捕鹰房都总管府所属茶迭儿(蒙语意为“庐帐”)局,一次送纳入库的就有白厚毡2772尺,青毡8112尺,四六尺青毡179斤。品种很多,仅随路诸色人匠总管府所造地毯,就有剪绒花毡、脱罗毡、入药白毡、半入白矾毡、无矾白毡、雀白毡、半青红芽毡、红毡、染青毡、白袜毡、白毡胎、回回剪绒毡等十三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