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画说中国·三国两晋南北朝(看得见的中国历史)

龙门石窟

字体:16+-

公元494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以后,就在这个新的统治中心,依照云冈的雕造,开凿新的石窟,即龙门石窟,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南二十五里的伊阙,这里山河秀丽、风景宜人。龙门山、香山双峰对峙,中间伊水北流,犹如开然门阙,古称“伊阙”。又因伊水在两山下像条矫健的游龙,所以又称龙门,石窟主要分布在西岸的峭壁上,长达一公里。

龙门石窟现存佛1352个,造像近十万尊。佛龛7855个,数量之多,超过了云岗,其中北魏所凿的佛洞石龛约占三分之一。

龙门石窟中的代表作有古阳洞、宾阳洞等。古阳洞开凿于迁都前后,是开凿最早、规模宏大、内容丰富的一个洞窟,也是北魏王室、贵族发愿造像最集中的洞窟。洞高11.1米,宽6.9米,深14.5米。洞内小龛琳琅满目,两壁井然有序地雕琢成三列佛龛。这些小龛都十分精美华丽。龛额装饰细致灵巧,图案花纹丰富多彩,在龙门石窟中堪称集北魏雕刻、绘画、书法、建筑、图案艺术之大成。

宾阳中洞高8.4米,进深和宽各11米,正面是以释迦牟尼像为中心的五尊雕像。释迦牟尼两足交结坐着,身穿褒衣博带式袈裟,通高8.4米。双目垂视,大耳长鼻,相貌庄严。左右侍立二弟子、二菩萨。二菩萨含睇若笑,温雅敦厚。南北二壁各有一佛二菩萨,面相清瘦略长,着褒衣博带袈裟,立于覆莲座上。窟顶做穹隆形,雕有莲花宝盖,周围是八个伎乐天和二个供养天人,洞口两面原有大型浮雕《皇帝礼佛图》《太后礼佛图》,表现孝文帝与文昭太后及君臣妃嫔们典雅华丽的礼佛场面。

龙门石窟艺术风格和云冈的很相似,有明显的西方佛教艺术的痕迹和北魏的特征。所刻佛像,唇厚、鼻高、目长、颊丰、肩宽、胸部平直,用的都是平刀法,衣服褶纹见棱见角。立型造像,身躯挺直,显得庄严稳重,刚劲有力。宾阳洞中窟的顶部莲花藻井的周围,有一组“飞天”浮雕,手执乐器,翩然飞升,衣带飘扬,姿态非常优美动人。此洞壁上原有两组浮雕,即著名的“帝后礼佛图”,刻画的可能是魏孝文帝和皇后礼拜佛祖的场面。可恨的是,这一无价的艺术瑰宝,在公元1934年被帝国主义分子勾结奸商盗挖走了。如今剩下的两个凹坑,已成为帝国主义侵略罪行的历史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