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天子与诸侯、诸侯与诸侯之间的交往,有很多时候是凭借聘问形式进行的。这种聘问的具体适用情况、礼仪特点、活动方式及作用是我们探讨的重点,所涉及的许多问题也有必要加以辨明。
● 西周聘问的适用对象
聘问在西周的适用对象非常明确,主要用于天子与诸侯、诸侯与诸侯之间。具体来看,有三种情况:
1.天子遣使聘问诸侯
学术界有关西周天子有否下聘之礼的争议不少,其中持否定态度的由来已久。《春秋·隐公九年》云:“春,天王使南季来聘。”《谷梁传》:“南氏,姓也;季,字也;聘,问也。聘诸侯,非正也。”很显然,认为天子派大夫下聘诸侯,不是正礼。《礼记·王制》孔颖达疏称:“《公羊传》说,天子无下聘之义。”《公羊传》与《谷梁传》观点一致。春秋时天子没有下聘之礼,西周就更当如此。清人姚际恒就认为:“周初分封列国,仿虞世为朝君之典,别无君聘之礼,故《谷梁传》云:‘聘诸侯,非正也。’自春秋以来,王室浸微,始聘诸侯。”
对这个观点提出异议的学者很多。如许慎说:“礼,臣疾君亲问之,天子有下聘之义。”《公羊传》:隐公七年“天王使凡伯来聘”。何休注:“古者诸侯有较德殊风异行,天子聘问之,当北面称臣受之于太庙,所以尊王命,归美于先君,不敢以己当之。”黄以周赞同这种观点,依据何休注,认为:“是下聘之礼,固有异于凡聘也。”孙诒让进一步发挥道:“通言之,间问变得为聘;析言之,则天子于诸侯止有小聘,无大聘。”
我们同意西周存在“天子下聘之礼”的观点。可以看到,无论是出土铜器铭文,还是传世文献,都有材料能够证明。姚际恒所述,缺欠是明显的,《春秋》追述周初天子下聘之制,不会是空穴来风,许慎等人的看法符合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