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军将在中国惨败的消息传到英国国内,导致那一届的德比尔政府倒台。
一向对大清朝蔑视又憎恶的巴麦尊卷土重来,这位75岁的首相一上台,就宣布对中国作战,扬言要派兵直捣北京城。
英、法两国在国内紧张扩军备战,法国似乎比英国更积极和强硬。英国人学会了“先礼后兵”,外交大臣指示普鲁斯公使,要求他严词照会清政府:对大沽口一战伤亡的英军士兵道歉,支付战争赔款,按英方意愿签署《天津条约》。普鲁斯拖延到3月份才通牒中国当局,必须在三十天内答复。这份照会显然“生不逢时”,被大沽战役胜利的庆功酒弄得头昏眼花的咸丰皇帝这次表现很果断,当即拒绝了英国人。
I860年7月26日,一场暴风骤雨袭击了渤海湾。英军统帅贺布与法军统帅孟斗班率领二百多艘战船靠近北塘,在以后的五天里,一万七千多名英法联军士兵冒着大雨和泥泞在北塘登陆。登陆进行得十分顺利,几乎没有遭到任何抵抗,犹如进入一个不设防的城市。
其实在此之前,英法联军两路夹击,在中国领土上横行无阻。这一边英军于4月21日占领定海(舟山),5月27日攻占大连。那一边法军在6月份占领烟台,随后汇兵一起向渤海湾进军。
登陆后不久,英法联军同一队清朝的骑兵发生遭遇战。他们属于僧格林沁麾下的蒙古骑兵,这些持长矛弓箭的骑兵难以抵挡英法联军的长枪大炮,在阿姆斯特朗大炮的轰击下,勇猛无畏的清兵人仰马翻,最终溃不成军,逃回大沽炮台。随之,英法军队占领新河,继而攻进塘沽,扫清炮台周围的障碍,积蓄力量准备攻打大沽炮台。
8月21日,英法联军猛攻大沽炮台,清军士兵殊死抵抗。战况异常惨烈,这不过是拖延时间的问题,战事胜败早在开战前已无法更改。六点多钟,一颗子弹意外击中炮台弹药库,顿时巨大的爆炸声震耳欲聋,火光冲天。突发事件造成清朝守军的慌乱,法国士兵乘机攀上炮台,与清兵发生肉搏战……守卫炮台的清朝士兵表现非常英勇,倒下一个又冲上一个,奋不顾身,前仆后继。几小时后,硝烟散去,战场平静下来,英法联军以两百名士兵生命的代价占领了大沽炮台,而清军牺牲了两千余人,无奈地接受了失败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