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幻灭:晚清洋务运动兴衰记

2.都是“三拜九叩”惹的祸

字体:16+-

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八月九日的早朝显得异乎寻常。嘉庆皇帝正襟危坐在他的宝座上,臣工们整齐地排列两旁。没有人吱声,也没有人奏事,他们跟皇上的心情是一样的,等候着一位洋人的出现。这位洋人又是大英帝国派来的使臣,叫做阿美士德勋爵。嘉庆皇帝和众大臣似乎并不怎么关心阿美士德勋爵来华的目的,而是怀着耍猴的心情,想亲眼瞧瞧洋人如何行三拜九叩大礼。嘉庆皇帝确实很需要接受这一跪来证明他有比父皇强一点的地方,因为他的政绩实在太糟糕了。

在讲述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八月九日那个富有戏剧性的早晨之前,让我们先诠释一下中国封建王朝的“国家”一词。

中国封建王朝的“国家”,是以家为国,“朕即天下”,“天下为私”。国是皇帝的家。在这个泱泱大“家”中,皇帝是主,臣僚是仆,民是奴。皇帝是自家辈辈相传的,皇帝至高无上,一言九鼎。也正因为如此,他身上的任何优秀和缺陷,常常影响一个国家的命运。若皇帝开明,家国兴盛,臣仆亦争宠尽力,兢兢业业;若主子昏庸,王朝衰败,其仆就不可能尽忠,其奴更不会尽力,势必最终导致国家整体政治框架的衰败。“天下为私”是历朝历代封建社会无法根除的病灶。就拿大清朝来说,它好比一座庞大无比的庄园,皇帝是当仁不让的大地主,各级官员是他的管家、仆役,广大人民群众是他的奴隶。入关以后,清朝换了四位“大地主”,有的雄才大略,有的英明果断,他们相继“崇文”“宣武”,好像都是有作为的,可到了嘉庆一朝,情况就不那么妙了。

嘉庆是个平庸而软弱的皇帝。他36岁即位,当时乾隆还活着,自封为“太上皇”。乾隆这样做,一是兑现他当皇帝时的诺言,绝不比先祖康熙皇帝多干一天;二是暗仿唐明皇,以太上皇自居,训导嘉庆亲政。不过名义上如此罢了。乾隆实际上仍是一国之君,嘉庆不过是“侍座太上皇,上喜则喜,笑亦笑”的牵线木偶。照理说,皇位本来不该属于嘉庆,乾隆在他之前曾立过两次太子,却都挨个不幸夭折,金灿灿的皇冠就这么稀里糊涂地落到他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