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3年秋天,一位特殊人物走进曾国藩设在安庆的大营。说此人特殊,确有原因:他叫容阂,是中国最早毕业于美国著名大学的留学生。他根本不认识曾大帅,经一些上海朋友的推荐,曾大帅对容阂产生了浓厚兴趣,诚邀他面见。
容阂掏出他的名刺递给侍从,讲明曾大帅约见他。片刻工夫,他被引见到曾国藩的面前。曾国藩用一种相士的眼光,端详了这位35岁的年轻人好半天,随后又用相士的语言评价容阂,说他像能领兵打仗的将才。多亏容阂事先从他朋友那里知道曾大帅约见他的真实目的。曾国藩也是通过别人知道容阂的特殊经历,才有意倚重他。
1828年容闲出生在广东珠海南屏镇,7岁那年被父母送到相隔一水的澳门私立学校上学。那是一所“西塾”,即接受西方教育的学校,与中国传统的私塾截然不同。不读“四书五经”,学西洋算术、图画、英文……学校由普鲁士人郭士立夫人开办。郭士立曾是传教士,担任过第一任港督璞鼎查的翻译和香港开埠初期的“抚华道”。其夫人的学校,是教会所办的马礼逊学校的预备学校。从1935年入学到1939年郭士立夫人的“西塾”停办,容阂接受了启蒙性质的西化教育。学校停办,他回归村镇,靠卖糖果为生。但是郭士立夫人仍然惦记他,托人捎信给容阂,叫他一定要进马礼逊学校继续求学。
1843年,马礼逊学校迁至英国的殖民地香港,成为那里第一所新式学校。容阂也成了这里的一名正式学生,校长是美国人布朗牧师。新式学校之所以新,采用中英双语教学:既讲“四书”,做八股文,又教英文写作、地理、声乐、几何、历史等。四年后,布朗牧师准备回国,他问他的学生,谁肯跟他去美国。容阂站了起来,同时还有两名中国学生表达了赴美求学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