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幻灭:晚清洋务运动兴衰记

6.旋涡中暗流强劲

字体:16+-

兜头一闷棍,说白了,是一记杀威棒。发岀杀威棒的是慈禧太后,她蓄意已久。

沉疳待愈的大清朝,期待一剂救世良方。两位年轻的太后守着年幼的同治皇帝,不知如何是好,不得不处处依赖恭亲王,朝廷大事统统由恭亲王说了算。她们心里头明白,医治内忧外患的纠缠,舍去恭亲王这样的妙手神医,指望不上谁。依赖和指望算不得什么,权力中心最忌讳的是另一码事——功高盖主,那可就了不得啦。

恭亲王大权在握,将具有改革意识的文祥、桂良、沈兆霖、宝鑒、曹毓瑛等军机大臣当仁不让地聚拢在身边,形成新的政治中枢。恭亲王上任议政王伊始,联合改革派大臣,接连上折奏请“自强之术”。他陈奏说:“窃臣等酌拟大局章程六条,其要在于审敌防边,以弭后患。然治其标而未探其源也。探源之策,在于自强,自强之术,必先练兵……”“自强”是洋务派吹响的改革号角。

恭亲王内统军机,外拢封疆大吏,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这些权霸一方的汉臣也对他唯命是从,光听他一个人的吆喝。这自然引起两宫太后的猜忌。在她们看来洋务不洋务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恭亲王把持朝政,唯恐他尾大不掉,有朝一日威胁到她们孤儿寡母的皇权。慈安皇太后没什么心眼,懒得过问朝政;慈禧可不行,垂帘听政后,她的野心仿佛野草一般地疯长。要杀杀奕訢的威风,她要夺回大权。只怨太平夭国“作乱”不息,国势不靖,她忍着性子,躲在养心殿暖阁的黄纱帘后边窥测,寻觅机会和借口。天京陷落,太平军覆没,天下初定,慈禧情不自禁地冷笑吟吟。

北京朝廷孕育着争斗。

朝廷不可避免地存在一股保守势力,他们从根上看不惯恭亲王的所作所为。对于奕訢推行的“外敦信睦,隐示羁縻”的外交政策不认同,他们提出“夷夏大防”,处处需防着洋人,不能跟外夷亲近;说恭亲王媚外,屈从洋人,还给他起个外号:鬼子六。他们对奕訢一味地重用汉臣更反感,说他“阴行肃顺政策,亲用汉人”。过去肃顺重用过汉臣,这回编派恭亲王暗地里执行肃顺的政策,与曾国藩、李鸿章等过从甚密。大清朝终归是满人天下,怎容得汉人占据要位?同治四年期间,当时全国十大总督,除湖光总督官文一人是满人,其余九位都是汉人;十五省的巡抚皆为汉人。要职大官岂不都让汉人当了?不过,保守势力尚属于弱势群体,在奕訢统治朝野的情形下,他们根本没有话语权,盼着更具影响力的大人物给他们背后撑腰打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