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荒诞心理学

·爱屋及乌,Yes or No?·

字体:16+-

有个成语叫“爱屋及乌”,意思是如果我们喜欢某个人,连同他的屋子和栖歇在屋上的乌鸦也喜欢。谁都知道,乌鸦很丑,浑身漆黑,呱呱乱叫,一直被当做不祥之物。但是乌鸦怎么会讨人喜欢呢?就是因为对房子的主人太喜欢了,推及他的房子不说,还推及乌鸦身上!这其实是一种认识的偏差,这种偏差在心理学上叫“晕环定律”。所谓晕环,是指太阳周围的一圈光晕,比喻扩大化的意思。晕环定律就是说,人们在判断事物时,容易犯以点代面、以偏赅全的错误,就是由一个优点推及所有优点,由一个缺点推及所有缺点。因此,又称“光环效应”,是指在人际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夸大了的社会现象,正如日月的光辉,在云雾作用下扩大到四周,形成一种光环作用。常表现在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或事物)的某一方面的印象决定了他的总体看法,而看不准对方的真实品质,形成一种好的或坏的“成见”。所以,光环效应也可称为“以点概面效应”。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呢?心理学认为这是由于知觉者的情感引起的对人的一种主观倾向:由于我们在知觉他人时有一种情感效应,我们对他人的评价就容易出现偏差,这一偏差表现为当某人或某物被我们赋予了一个肯定的、令我们喜欢的特征之后,那么这个人就可能被我们赋予许多其他好的特征。反之,如果某人或某物存在某些不良的特征,那么就会被认为他的所有的一切都是坏的。后者被称为“坏光环效应”,也被形象地叫做“扫帚星效应”。从前,在乡下有一个人,他在自家的地窖中储存种子的时候,将一把斧头忘在了地窖里,没有带出来。几天以后,他又要用斧头时,才发现斧头已经丢失了。放在自己家的斧头到哪里去了呢?他在自己家的门后面、桌子下面、堆柴草的房里到处找遍了,还是没有找到,于是他就怀疑是他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但是他没有证据,于是,他就开始仔细地观察邻居家的儿子的一举一动。他越观察越觉得邻居家的儿子像小偷。因为看他那走路的样子,似乎鬼鬼祟祟,像个小偷,不仅如此,连他的神态、动作、表情也像,甚至他说话时的声调,也像偷了他家的斧头。总之,几乎可以肯定,就是他偷了自己的斧头!又过了几天,这个人到地窖去储存物品。当他打开地窖门下到地窖里的时候,发现那把好多天不见的斧头,正躺在地窖里。到了第二天,这个人再去看邻居家的儿子,发现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就连笑的神态,都坦坦****,非常自然,一点儿也不像是偷斧头的样子了。这个人的想法非常可笑:在怀疑邻居偷了他家斧头时,就对他的所有举动都怀疑,觉得是小偷的样子;当发现对方不是小偷的时候,又觉得对方怎么看都像个好人了。这是一种典型的对人印象的扩大化效应,也就是晕轮效应。具体地说,他犯了晕轮效应中的“循环证实”的错误。心理学研究证明,一个人对他人的偏见,常会得到自动的“证实”。比如,你对某人存怀疑之心,时间一长,自然会为人所察觉,对方必然会产生相应的戒心。而对方这种情绪的流露,又反过来会使你深信自己当初对他的看法是正确的。这就是心理学中的双向反馈和“角色互动”。由于一方感情的失偏,导致对方的失偏,反过来又加强了一方失偏的程度。如此“循环证实”,势必使一方陷入越来越深的偏见中去,走进“晕轮效应”的迷宫。这就提醒我们,当你看不惯某个人,对某人怀有成见的时候,应当首先理智地检讨一下自己的态度和行为。假如发现自己已经受到“晕轮效应”的影响,那就“首先改变自己”。在生活中,“光环效应”或“扫帚星效应”是经常发生的。如果我们觉得一个人是好的,是我们喜欢的,那么我们往往会觉得这个人也有着其他的许多好品质。反过来也是一样,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一好百好,一恶百恶”或者“爱屋及乌”。比如,某人到一家私人商店买东西,后来发现其中有一件商品质劣价高(通过与别人购买的同类商品相比较),就不高兴地说:“都是奸商,没有一个好东西,唯利是图。”从而由一个商人的表现否定了所有的商人。有时候我们与一位知识渊博的人谈话,即使对方说一些无聊的笑话,我们可能也会以为他是在含蓄地表达什么观点。有时候青年恋人因为喜欢对方一个特点,就看对方什么都顺眼,最突出的就是“情人眼里出西施”这种现象。以上这几种现象的本质,都是我们看到对象的某个缺点或优点时,把它扩大化到对象的整体。比如前面那个例子,以一个商人的表现推导出所有商人都不是“好东西”;第二个例子,由知识渊博者的身份,推导出他在任何时候都是有思想水平的;第三个例子,因为一个优点,扩展到整个人的魅力。为什么我们会对已知的一个特点进行放大呢?这是因为我们在与事物接触时,想通过一种简单的方法就可以看到整体的情况。比如当发现某个人在交往方面比较主动,就会判断他是外向性格。而外向性格在我们心目中一般具有这样的特点:积极、快乐、比较随和又不固执、有活动能力等。于是我们就判断对方是这样的人,并采取相应的方式与他交往。当然这种以点代面的判断有时是正确的,可是错误的时候也不在少数,这是需要我们提防的。当前社会中的年轻人在崇拜明星方面,几乎可以达到“爱屋及乌”的程度了。一个明星、歌星,他(她)的可爱之处主要在于他(她)戏演得好,歌唱得好。而他们的“粉丝”,却把他们当成无所不能,没有缺点的完人,当成人生的偶像来崇拜。他们在演唱会上尖声叫喊,如醉如痴,为得一个签名排几小时的队,更有甚者竟因为偶像结婚而自杀!这不是晕环定律导致的自欺欺人吗?就是因为偶像的一个优点,推及其他优点,认为偶像方方面面都是完美的。年轻人犯这个错误,是因为年轻、血气方刚、社会经验不足,同时渴望精神的依托,似乎稍微情有可原。但是作为教育工作者,塑造人才的人,如果犯同样的错误似乎就不太应该,而且可能对受教育者的成长造成持久的危害。比如在学校里某学生数学课考试不及格,他的数学老师就容易推断这个学生学习不努力,天资不聪慧,将来也不会有什么出息等,从而对这个学生的学习不太过问了;而对一个数学成绩好的学生,数学老师又会有相反的看法,会不自觉地关注他的进步,并及时给予鼓励。而实际上,一个学生数学成绩不好,并不能证明他所有的方面都不好。比如钱钟书先生在学校里就经常数学不及格,但是并没有妨碍他成为一代大文豪。总之,为克服晕环定律,我们应该养成客观、全面看待事物的习惯,也就是说对一个人或事物不要急于下判断,不要以偏赅全,要做全面的了解。要知道事物没有完美无缺的,有优点并不意味着就是完人,有缺点也不意味着一无是处。可爱的优点和讨厌的缺点,很可能在一个人身上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