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荒诞心理学

·酸葡萄和甜柠檬,你属于哪一个·

字体:16+-

葡萄架上,绿叶成荫,挂着一串串沉甸甸的葡萄,紫的像玛瑙,绿的像翡翠,上面还有一层薄薄的粉霜呢!望着这熟透了的葡萄,谁不想摘一串尝尝呢?从早上到现在,狐狸一点儿东西还没吃呢,肚皮早饿得瘪瘪的。它走到葡萄架下,看到这诱人的熟葡萄,口水都出来啦!可葡萄太高了,够不着。怎么办?对!跳起来不就行了吗?狐狸向后退了几步,憋足了劲儿,猛然跳起来。可惜,只差半尺就够着了。再来一次!唉,越来越不行,差得更多,起码有一尺!还跳第三次?狐狸实在饿得没劲儿,跳不动了!一阵风吹来,葡萄的绿叶“沙沙”作响,飘下来一片枯叶。狐狸想:要是掉下一串葡萄来就好了!它仰着脖子,等了一阵,毫无希望,那几串葡萄挂在架上,看起来牢固得很呢!“唉——”狐狸叹了口气。忽然,它笑了起来,安慰自己说:“那葡萄是生的,又酸又涩,吃到嘴里难受死了,不呕吐才怪呢!哼,这种酸葡萄,送给我,我也不吃!”于是,狐狸饿着肚子,高高兴兴地走了。看过《伊索寓言》的人,一定会记得这个《狐狸与葡萄》的故事。这则寓言在世界上广为流传,可以说家喻户晓。在西方,这个故事甚至被引入了词典,短语sourgrapes(酸葡萄心理)就来自于此,是指得不到的就说不好。而心理学中也借用了这个词,用来解释人类心理防卫的一种机制——合理化的自我安慰。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时常会处于那只狐狸的境遇。比如,一个公司职员很想得到更高的职位,却总也得不到提升,为了保持内心平衡他会自我安慰:职位越高,责任越重,还不如现在工作轻松,乐得逍遥自在。与“酸葡萄”心态相对应,还有一种心态被称为“甜柠檬”,它指的是人们对得到的东西,尽管不喜欢或不满意,也坚持认为是好的。比如,你买了一套衣服,回来后觉得价钱太贵,颜色也不如意。但和别人说起时,你可能会强调这是今年最流行的款式,即使价格贵点也值得。“酸葡萄”和“甜柠檬”是两种普遍存在的心态。除了用心理防卫机制加以解释之外,现在还有一种新的心理学理论也可以很好地说明这个现象。那就是美国心理学家莱昂·费斯汀格于1959年所提出的认知失调论。费斯汀格把一个人关于他自己、他的行为及其周围环境的知识称作认知要素。认知要素多种多样,它们有些互不相干,有些却是相互关联。在那些相互关联的认知要素之间,又存在两种情况,或者彼此一致,或者相互不协调。而人们总是希望自己的心理处于平衡与和谐状态,因此客观上存在一种在认知之中寻求一致的趋势。当A与B两个认知要素互相冲突,即认知体系内出现了失调时,我们内心就会不适,想要尽快消除失调导致的压迫感;认知要素间失调的程度越大,想要消除失调的动力也越强。要改变这种失调,不外乎通过三种途径来完成:降低两种认知要素之一的重要性;改变其中一个认知要素;或者引入一个新的协调的认知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