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货币无论是研发还是正式推出使用都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为什么全世界众多中央银行都不约而同地加速在数字货币领域的布局和试验?这背后的驱动力是什么呢?
2020年8月,国际清算银行发布的工作论文《央行数字货币的崛起:驱动因素、方法和技术》对全球央行数字货币工作进行了系统调查和研究。该论文指出,不同国家发展数字货币的驱动力既有共同点,也有差异化,总的来说可以归结为以下三点。
第一是满足本国居民支付方式的变化。这一点在我国非常明显。小到买菜,大到购买家电,都是通过移动支付完成。在城市里,出门可以不带钱包,但却不能不带手机,现金的使用量越来越小。不仅在我国,在西方国家这一趋势也日趋显著,其中最为典型的是北欧国家瑞典,其社会现金使用量仅占交易总额的0.5%。
第二是应对Libra等虚拟加密货币所带来的挑战。2019年6月18日,Facebook(脸书)发布加密货币Libra(中文名“天秤币”)。与比特币不同,Libra是以美元、英镑、欧元和日元这4种法币计价的一篮子低波动性资产作为抵押物。依托Facebook在全球拥有的24亿社交网络基础和丰富的线下应用场景,Libra的推广速度非常快,Visa(维萨)、Mastercard(万事达卡)等大机构都计划参与其中。
Libra的推出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但绝大多数国家的中央银行明确表示抵制。这是因为Libra是一个跨主权的加密货币,必然会对货币政策、金融监管、金融安全、世界货币格局带来无法预估的影响。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由于Libra的跨主权性质,且是点到点的支付,完全不用通过银行等中心化结算系统,跨国资金就可以自由往来,使得一国(特别是新兴发展中国家)的资本管制形同虚设,资金的大进大出很可能引发货币危机。在Libra作为支付工具发展得很好的情况下,未来还完全有可能进一步脱离储备资产,变成一个信用货币(类似金本位的银行券变成纸币),成为一个世界级的超主权货币,这对一国的货币政策和主权会产生巨大影响。我国央行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也表示“发行央行数字货币的首要目的是保护货币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