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午餐真是太难吃了,根本不值二十块钱!”
“凭什么她的工资比我多,职位比我高?”
“为什么别人能幸福,我却遇不到真爱……”
这些话听起来是不是很耳熟?是的,抱怨的话几乎人人都说过,抱怨的人处处都有,被抱怨的事更是五花八门、杂乱不清。听着这样的言辞,让人觉得生活简直是一团糟,没有顺心的地方。更要命的是,抱怨者本身对于抱怨这件事秉持着孜孜不倦的态度,可以就某个话题无休止地抱怨下去!
那么,问题来了,抱怨真的只是控制不住情绪吗?
抱怨的背后,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在作祟呢?
在这里,我想谈谈爱尔兰现代主义剧作家塞缪尔·贝克特的名作《等待戈多》,这是一部很有代表性意义的悲剧,也能带给人不少的启示。
故事发生在乡间的一条小路上,两个流浪汉在此等待戈多。至于戈多是谁,为什么要等他,他们自己也说不清楚。在等待中,他们没事找事,没话找话,吵架、上吊、啃胡萝卜……猛然传来一阵响声,两人一阵惊喜,以为是戈多来了,却发现是空欢喜一场。夜幕降临,其中一个流浪汉提议离开,另一人也同意了,可两人仍然坐着不动。
到了第二天,同样的时间,同样的地点,两个流浪汉再次相遇,开始重演昨天发生的事。他们重复前一天的言语和动作,没完没了地说话以打发时间。到最后,其中一个流浪汉又提议走,另一个人也答应走了,可他们依旧像昨天一样,坐在原地不动。
这幕荒诞剧借助两个流浪汉等待戈多,而戈多不来的情节,暗喻人生是一场无尽无望的等待。可把这个情节延展一下,放在抱怨者身上,却发现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那就是所有的抱怨和批评,都没有实质性的见解,也没有采取要改变现状的行为,只是站在原地不停地重复着同样没用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