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济学入门:理解真实世界的88个经济学常识

28.空气是免费的,为何制成“罐头”就成了商品?|商品

字体:16+-

我们活在世上的每一刻都要呼吸,所幸大自然馈赠的空气是免费的。然而,有一位日本商人,利用现代技术将山谷和草地上的清新空气制成了“空气罐头”,向久居闹市、饱受空气污染的市民出售。这是一件有意思的事:空气明明是免费的物品,为何制成了“空气罐头”就可以进行买卖了呢?商品这个东西,究竟是怎么定义的呢?

所谓商品,就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这句话包含两层意思:其一,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如果不是劳动产品,就无法成为商品。空气是人类生活必需的东西,但它自然而然地存在于世界中,不是劳动产品,所以不能够叫做商品;其二,商品必须要用于交换,如果不是用于交换的,即便是劳动产品,也不能称之为商品。最简单的例子,古代传统的男耕女织的家庭生产,自己种粮食自己织布,虽然都是劳动产品,但只供家庭成员自己使用,没有用来和其他人交换,所以也不是商品。

商品不是从人类出现时就有的,而是人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商品的产生,需要具备两大条件:其一,社会分工;其二,所有权不同。

社会分工是商品产生的基础。有了社会分工以后,每一个劳动者只能从事某些局部的、单方面的劳动,只能生产某些或某种单一的产品。可是,人们的需求是多样的,为了满足不同的需求,生产者就要用自己生产的产品去交换自己不生产却又需要的产品。这种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就构成了商品经济。

所有权不同是商品得以存在的前提。由于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所以才会出现交换的行为。在私有制条件下,产品交换的双方都是独立的利益主体,成为经济利益的对立面,这就决定了双方的交换必须是等价的,要遵从商品经济中的等价交换原则。正因为此,生产者的生产过程,就变成了以直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