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观的人认为生活就是一种失去,失去了时间,失去了童年,失去了幼稚,失去了天真,失去了亲人,直到失去自己的生命。细想起来,这是一个非常恐惧的过程。面对失去,人们总是非常脆弱,不敢直视失去,检视失去,而是情绪低落颓唐地一再逃避。乐观的人认为生活就是一种获得,获得了生命,获得了成长,获得了成熟,获得了理智,获得了新的生命,直至获得彻底的解脱。这样想来,生命未免显得过于美好了,我们总是在不停地获得很多珍贵的东西,人生因此而变得充盈丰满,丰富多彩。把悲观的看法与乐观的看法结合起来,不难发现,生活其实就在得失之间。上帝在关闭一扇门的时候,必将为你打开一扇窗。这也就是人们平时所说的有失必有得。很多时候,我们在不知不觉之间扩大了失去带来的负面情绪,因此而缩小了自己的获得,甚至还有些人彻底遗忘了在失去之后的获得。倘若换一个角度看待得失,生命就会更加美好。虽然我们失去了时间,但是我们获得了生命;虽然我们失去了童年,但是我们获得了成长;虽然我们失去了天真,但是我们获得了理智;虽然我们失去了幼稚,但是我们获得了成熟;虽然我们失去了亲人,但是我们获得了新的生命;虽然我们失去了生命,但是我们获得了彻底的解脱。生命正是在这样的轮回之中流转着,既有失去,也有获得;既有痛苦,也伴随着快乐。
为了赢得匈奴和西汉的持久和平,王昭君背井离乡,远嫁匈奴。王昭君的博大情怀,博得了无数文人墨客的赞誉,更有很多人为此写下了千古流传的名篇佳作,让历史永远地记住王昭君的自我牺牲精神。在封建社会,作为一个柔弱的女子,王昭君大胆地选择了自己的命运,告别自己的亲人和故土,与无反顾地把根扎在了茫茫的高原之上。对于王昭君来说,千里迢迢路漫漫,一旦离开故土和亲人,几乎就意味着永别,一个柔弱的女子肩负着两国交好的使命,到一个全然陌生的环境中生活,其中的辛酸和艰难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对于王昭君来说,毫无疑问是是痛心的失去,但是,对于西汉来说,她的牺牲带来的却是几十年的和平和老百姓安康富足的生活。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是一种极大的收获,不仅使两国的老百姓免受征战之苦,也使两国保持了几十年的交好。可以说,两国人民之所以能够享受几十年平等友善的生活,正是因为有了王昭君的失去和离别。因此,人们无一不赞美王昭君,给予她无限的殊荣和光环。站在历史的角度去看,王昭君用个人的失去换取了国家的获得,获取了所有老百姓的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