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在50章说:“盖闻善摄生者,……”(听说善于养护生命的人)
在上一篇里,没有具体地讲到同一章中老子所说的“盖闻善摄生者”的问题,现在,这里要作专门剖析。
赤松子
赤松子,传为神农时雨师。服水玉以教神农,练神服气,能入水不濡,入火不焚。至昆仑山,常止西王母石室中,随风雨上下,炎帝少女追之.亦得仙俱去。《四川松潘志》载,治城东南隅,赤松子栖真于此。
血气是人的精华,是天地之气凝成。血气积聚于体内而不向外翻腾,就会胸腹充实,而嗜欲寡少。嗜欲寡少,就会耳聪目明。所以圣人持守内心,存养天理,而不失外形。对他,祸患无从降临,邪气不能袭身。天地运行而相通,身心总合而致知。
《黄帝经》认为精、气、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古代讲究养生的人,比如彭祖,孔子、老子等,他们都把“精、气、神”称为人身的三宝,所以保养精、气、神是养生、长寿的主要原则,古人对这点非常重视。荀子认为:“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养略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这里有两个意思:一个是说要注意精、气、神的物质补充;二是强调不可滥耗“三宝”。
1.精、气、神、人生三宝
(1)精
精是构成人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从广义上说,精包括精、血、津液,一般所说的精是指人体的真阴(又称元阴),不但具有生殖功能,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而且能够抵抗外界各种不良因素影响而免于发生疾病。
合阴阳图(2)气
气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气一般有两个含义,其一,是运行于人体内的微小难见的物质;其二,是人体各脏腑器官活动的能力。因此《内经》所说的气,是既有物质性,也有功能性的。人体的呼吸吐纳、水谷代谢、营养敷布、血液运行、津流濡润、抵御外邪等一切生命活动,无不依赖于气化功能来完成。正因为如此,古人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归纳了许多养气的经验和方法,如少语言,养气血;戒色欲,养精气;薄滋味,养血气;咽津液,养脏气;莫嗔怒,养肝气;美饮食,养胃气;少思虑,养心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