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也是人,而不是无所不能的神。他虽然从谏如流,善于治理国家,但是在取得成就后,却滋生出骄傲的情绪。一想到自己驰骋沙场,四处征战,才能和父亲李渊一起创立大唐王朝,一想到自己自从登上皇位之后就励精图治,使得百姓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他难免会感到骄傲和自豪,也会因为自己所取得的丰功伟绩感到陶醉。
贞观九年(635年)间,有一天,唐太宗面对满朝文武百官,说:“我继承帝业以来始终坚持无为而治,这不仅是我一个人的功劳,也是诸位大臣的功劳!现在,我要考虑如何才能做到善始善终。”房玄龄借此机会劝谏唐太宗:“只要陛下做到有始有终,天下的苍生百姓就能有始有终。”房玄龄以这样隐晦的方式提醒唐太宗,不要因为有了一点成就就沾沾自喜。然而,唐太宗已经不像以前那样居安思危、从谏如流了,他陶醉在自己已有的成就中,颇为得意。对于唐太宗这样的改变,大臣们都感到很担忧。
对于唐太宗忘却初心的表现,魏徵的态度则表达得更为直白。魏徵上了《十渐不克终疏》给唐太宗,在这一奏书中严肃地表明了自己的观点,还列举了唐太宗“渐不克终”的十大表现。这篇奏书采取了对比的写法,把唐太宗在贞观以来在政治方面的可圈可点之处和不足之处都列举出来,进行了尖锐的批评。在这篇奏书中,魏徵用了很多笔墨描写唐太宗“渐不克终”的各种表现,也批评了唐太宗的骄傲自满。在读了这篇奏书后,唐太宗非但没有怪罪于魏徵,反而给了魏徵很多赏赐。纵观唐太宗的一生,他依然是历史上难得一见的明君。虽然他在贞观后期有些得意,但是他始终坚持纳谏。虽然他在行动方面的表现并像贞观之初那样积极地改变和完善自身,但是他积极纳谏的精神是值得每一位君王学习的。